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推进和金融管制的进一步放松,中国银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体部分,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效率的高低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准确而客观地评价商业银行效率,分析其效率的高低,进而探索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对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的研究中,主要用到的有传统DEA. DEA-Malmquist、 SE-DEA等方法。但是,运用这些方法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评价时,仅仅视其为“黑箱”,并未考虑其经营子过程,评价较为粗略,无法真正找出其效率低下的根源。针对以上不足,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经营理论的系统学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经营情况,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划分为资金筹措、资金营运和资金盈利三个前后相继的子过程,然后依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合理地选取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下的网络DEA模型,对我国2005年至2012年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全面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水平不高,从整体的角度来讲,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技术效率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并且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无效主要由纯技术无效所引起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技术无效主要由规模无效所导致的;从各个阶段的角度来讲,在资金筹措阶段,股份制银行技术效率要优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并且国有商业银行表现最差;在资金营运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资金盈利阶段,三类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差异不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各个阶段技术效率无效主要也是由纯技术无效引起的;国有商业银行各个阶段的技术无效主要由规模无效造成的;城市商业银行在资金筹措阶段的技术无效主要由规模无效引起,在资金盈利阶段的技术无效主要由纯技术无效造成,在资金营运阶段则由纯技术无效和规模无效共同作用导致的;从系统的角度看,决定商业银行技术效率高低的关键在于其资金筹措阶段技术效率的有效程度。据此,本文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建议:合理控制规模;优化自身组织结构;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加快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