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协议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传感器技术、射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产业进入了以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人类社会将进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沟通的新时代,“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的设想将会成为现实。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第三次浪潮的先头兵,将会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工业控制、交通、医疗等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限、节点密度高、拓扑结构动态变化、应用相关等特点,导致寻找一个高效的数据收集协议存在严峻的挑战。“能量空洞”、“漏斗效应”一直是数据收集传感器网络必须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数据收集协议有的基于网络结构、有的基于移动性、有的基于服务质量,但是很少涉及大规模节点级网络和在考虑网络寿命的同时兼顾其实时性。本文主要关注实时性等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对满足这种需求的数据收集协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包括:(1)在分析了固定基站模型和随机游走基站模型总体能耗和负载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流思想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然后对该模型进行了最小网络总体能耗和最小最大负载分流边界分析,找到了一个能有效延长网络寿命的分流边界取值范围。(2)在分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基站移动协作数据分流收集协议。分流边界L将数据采集区域划分为两部分,分别采用多对一和多对多两种模式收集数据。距离圆心小于L的节点通过最短路径将数据发往圆心固定基站,大于L的节点沿最短路径将数据发往外围数据缓冲区。移动基站同向同速绕圆周周期性运动。该协议大大降低了单移动基站的数据延迟,特别适合节点高密度部署、大范围数据收集的网络。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在覆盖范围内较均匀消耗网络能耗,实现负载均衡,从而最大化网络寿命。(3)为了进一步减少数据包的处理延迟,协议还增加了两种可选模式。一种是为了减少数据传输延迟的基于优先级的预测式绿色通道模式;另一种是为了减少数据等待延迟的基站非匀速智能协同移动模式。
其他文献
覆盖控制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衡量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它不仅使WSN的空间资源得到优化,而且影响
本体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知识系统的概念模型和建模工具,自被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并在计算机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本体的构建研究
在织物染色配色问题研究中,由于染料本质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并且建立了两种模型。第一种方法采用数学建模方法,主要针对三种染料与三刺激值之间关系
模型驱动架构(MDA)是对象管理组织(OMG)提出的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框架。与传统软件开发不同,MDA以模型为中心,使用模型来指导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它将模型和实现技术分离,
FPGA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FPGA芯片在容量和速度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现在已经有许多学者研究如何使用FPGA完成对应用程序的加速。Deflate算法是无专利保护的可以自由使用
深度学习是人工神经网络的新技术进展。深度学习在若干领域已经突破历史记录,提高准确率和缩短收敛时间依旧是神经网络追求的目标。人脸识别作为深度学习的一个成熟的应用领
传统的嵌入式语音识别系统存在结构复杂、硬件要求高、灵活性和鲁棒性差以及词库更新难等不足。本文从网络应用的角度研究了基于HMM的分布式汉语语音识别系统的相关技术,包括
大气自然偏振特性蕴含罗盘方位信息,利用自然偏振特性的仿生偏振光导航是一种新型自主导航方法,是弱/无卫星环境下导航研究的一个重要尝试。因此,仿生偏振光导航及由其构成的
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一直是近年来应用极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所谓聚类,是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形式也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