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子芹属的系统演化及植物地理学研究

来源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2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棱子芹属的分类历史及其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并进行了解剖学、微形态学、孢粉学、血清分类学、表征数量分类学和分支分类学以及宏观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根据这些学科所得的研究证据,探讨了棱子芹属的分类界限以及种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并结合地理分布对该属的起源、演化和扩散进行了讨论。 1.通过文献整理和分析对棱子芹属建属以来的种名进行了订正和整理,确定棱子芹属有效种名52个。 2.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棱子芹属20种2变种以及邻近属滇芎属和羌活属的果实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 3.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了中国产的棱子芹属及其滇芎属、瘤果芹属、羌活属等近缘属共4属24种植物的果实外形及其表面微形态特征,并据此将该属的果实微形态类型分成4种类型。 4.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棱子芹属12种1变种的花粉形态和外壁纹饰进行了研究。 5.利用琼脂板双扩散沉淀反应对我国棱子芹属10种1变种的种子蛋白质进行了血清分类学研究,结合形态学以及其他学科资料,讨论了这些种类的种间关系和分类学问题。 6.运用表征数量分类学方法,对国产棱子芹属28种2变种,选取了50个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 7.采用26个性状,以滇芎属为外类群,对国产棱子芹属28种2变种共30个种类进行了分支分类研究。 8.推测了棱子芹属的分布中心、起源地、起源时间以及现代格局的形成原因。
其他文献
极性生长的花粉管表现出振荡式生长的特性,但其机理还不清楚.该论文工作选用拟南芥花粉管为实验材料研究花粉管振荡生长的调控机制.由于拟南芥花粉管比较细小,生长速率较慢,
SiC纵向MOSFET是功率电子器件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与传统半导体材料Ge,Si以及GaAS相比,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SiC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电学特性成为制造高温﹑大功率﹑低功
自从天线问世,天线测量就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课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天线层出不穷,而对天线的分析与设计就更离不开天线测量,为了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