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不同植烟土壤氮素供应动态不明确,烤烟在生长发育后期上部烟叶易出现烟碱含量偏高、品质较差的生产状况,本试验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凉山州红壤、黄壤、水稻土三种主要植烟土壤在不同氮素水平供应下的无机氮供应动态、烟株对氮素的吸收分配规律以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差异,并采用埋袋法进行了土壤矿化氮原位培养。主要结果如下:1、施肥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移栽后7周内,20-40cm土层受到施肥的影响要低于0-20cm,不同土壤持续时间略有差异,施肥后土壤氮素形式主要以硝态氮为主,硝态氮变化幅度要大于铵态氮,土壤中无机氮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硝态氮的动态变化。在0-20cm和20-40cm土层,红壤施氮处理在烤烟移栽21d后内无机氮浓度急剧上升,21d-35d时无机氮浓度迅速下降,49d无机氮出现第一个高峰,63-77d将至底点,91d出现第二个高峰,而不施氮处理仅在91d有一个供应高峰,105d后各处理无机氮浓度均保持在较低水平;黄壤无机氮同红壤变化趋势相似,但不施氮处理无机氮供应高峰出现在移栽后77d,施氮处理则出现在49d与91d,施氮延后了黄壤后期无机氮供应高峰的出现时间;水稻土无机氮含量同样呈波动式变化,施氮与不施氮处理无机氮含量均在49d降至底点,在77d出现高峰。三种土壤以红壤后期无机氮增幅最为明显。土壤矿化氮原位培养结果显示不同土壤氮素矿化特征有所区别,土壤矿化氮积累量分别为红壤115.95kg/hm2,黄壤89.86kg/hm2,水稻土133.91kg/hm2,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移栽后3周不同土壤矿化氮积累量差异较小,移栽后5周差异变大,红壤在5周时积累量最高,红壤前期矿化较水稻土和黄壤快,7周时水稻土矿化积累量超过红壤,一直保持到生育期结束,黄壤在整个生育期内矿化氮积累量一直低于其他两种土壤。2、烟株氮素积累速率方面,三种土壤均呈慢—快—慢的变化,但积累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红壤、水稻土的氮素积累高峰处于移栽后63~77d,黄壤处于移栽后77~91d,各土壤处理均表现为烤烟氮积累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平行处理下红壤在生育前期的积累速率要高于黄壤和水稻土,采烤时不施氮处理总氮积累量以红壤最高、水稻土其次、黄壤最低。三种土壤条件下各处理氮素分配变化动态大致相同,均表现为根器官、叶器官所占比例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减小,茎部随生育期推进而增加,施氮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烟株茎的氮素分配比例,降低了烟叶所占的比例,对根部影响不明显。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后烟叶中烟碱与总氮含量增加,呈正相关的关系,且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三种土壤相同部位烟叶烟碱含量红壤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土壤,黄壤和水稻土较为接近。烟叶中总糖的含量随部位的整体表现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随施氮量增加有所降低,三种土壤总糖含量都较高且差距不大。三种土壤烤后烟叶感官质量评价得分结果显示为红壤要优于水稻土,水稻土优于黄壤,黄壤得分较低主要表现在香气量较少。三种土壤条件下各处理中部叶在香气量表现上均优于上部叶,其余指标差别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