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化学行为与机理及环境效益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u5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石能源的日益消耗及其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以及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废弃生物质能资源化技术的开发与优化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热解技术能够将废弃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化工产品以及多功能碳材料,操作简单、过程可控且绿色经济,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废弃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的化学行为非常复杂,目前有关生物质热解涉及的多重精细化学反应、不同组分内的反应途径和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因此,深入研究生物质热解过程,阐明其热解机理,对热解污染控制、产物的靶向制备及其工业化应用意义深远。本论文以典型废弃生物质(花生壳、稻壳、核桃壳、小麦秸秆和城市生活污泥)为研究对象,制备了不同热解条件下的多种生物炭材料。运用环境化学、矿物学、热化学、热动力学、光谱学、统计学、碳排放管理和工程经济学等理论知识,采用热重分析(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红外-质谱(TG-FTIR-MS)、原位热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situ 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孔隙分析等技术手段,从宏观热解条件到微观分子水平系统研究了典型废弃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炭材料全过程的化学行为与机理,并基于生命周期评估和成本效益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废弃生物质热解系统的环境经济效益。具体内容和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花生壳多变量热解实验,制备了不同热解温度、保留时间、升温速率、气体流速和颗粒粒径下的生物炭样品,研究了不同热解条件下的热解产物分布和生物炭理化特性,发现了热解温度是生物质热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400 ℃为宜,同时,原料颗粒粒径和升温速率的变化会对产物产率及生物炭孔隙结构产生显著影响,阐明了生物质热解过程对热解条件尤其是极低升温速率与极细原料颗粒的响应机制。(2)基于花生壳原位热解红外光谱和热重-红外-质谱分析结果,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固体基质与挥发性产物演化规律,发现了热解挥发物的浓度大小顺序为C=O>CO2>脂肪族C-O-(H)>酯类C-O-(C)>芳烃>H2O>酚羟基>脂族烃>CO,并在410-433℃左右达到峰值,定量解析了生物质固体基质中精细官能团的热解动力学,揭示了 OH(20-380℃)、脂肪族C-Hn官能团(20-500℃)、C=O 官能团(260-500℃)和 C-O 官能团(300-500℃)的热反应机理为二维/三维扩散和二级/三级化学反应。阐明了废弃生物质中精细官能团演化机理,提出了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分子水平热解机理原位研究新方法。(3)对比研究了四种矿物组分差异显著的废弃生物质(小麦秸秆、稻壳、核桃壳和城市生活污泥)脱矿物前后的理化特性及其热解行为和挥发分分布,发现脱矿物化增加了生物质中碳氢含量和纤维素强度,但对官能团类型不产生明显影响;分析了生物质内源矿物组分对其热解行为和热动力学机理与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内源矿物降低了热反应活化能,对生物质热解过程具有催化作用,且会显著影响高附加值短链烃类和氮硫污染物等挥发分组成和产率,揭示了不同类型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内源矿物组分的作用机制。(4)基于上述废弃生物质热解系统,以典型热解条件下制备的花生壳生物炭系统为对象,结合最新模型参数,对比分析了生物炭还田与燃烧发电这两种应用场景下的生物质热解为生物炭整个系统生命周期内碳足迹、碳减排潜力以及技术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生物炭还田场景下单位生物质的年均碳减排潜力为燃烧发电场景的3.73倍,但其年均净效益与25年净现值(NPV)均为负值,而生物炭抵消燃煤发电在中国现有能源和碳交易模式下更具工业化优势;结合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探讨了生物质热解系统固碳与经济效益的敏感性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系统优化建议。
其他文献
分类问题是科研与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问题,它在生物医疗,社会科学以及工程领域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分类问题来说,数据不足会导致模型估计有偏,因此拥有足够的高质量数据至关重要。而分类数据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样本稀缺,且标注成本较高。本文主要研究在不同的分类场景下,如何进行样本选择以及估计所需样本量,使得在确保分类精度的前提下降低标注成本。本文主要针对多分类问题以及含有分类噪声的二分类问题进行研
学位
这篇论文主要是关于刚果(金)雕塑概述,旨在描绘1930年到2019年刚果(金)雕塑的状况。从殖民化时期前着重殖民化时期再到刚果民主共和国独立后的各个时期,围绕着刚果(金)的雕塑创作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一直延续至今。作为论文研究的重点,刚果(金)雕塑作品提供了一个衡量雕塑概念和文化影响的标准,这些影响融合了15世纪以来,非洲中部刚果(金)王国、库巴王国的人民和探寻新土地的西方探险家的文化交流。实际上,
学位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的肿瘤类型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肺癌诊治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之一。近些年,免疫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效果良好;肺癌临床治疗方案也从传统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向免疫治疗发展。然而,囿于肺癌免疫原性较弱,肺癌免疫治疗整体响应率不高;因此,如何有效增强肺癌的免疫原性,是突破肺癌临床免疫治疗瓶颈的关键。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是增强肿瘤免疫原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位
后生元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制剂,具有安全稳定、易于储存和生产、化学结构明确等优点。本文针对后生元主要活性成分、益生功能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关于灭活的菌体细胞、菌体成分及菌体代谢产物对宿主的健康益处,总结了后生元在增强免疫力、调节胃肠道功能、缓解肥胖、维护口腔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列举了日本、美国、德国以及国内市场的后生元产品,并提出了后生元存在的挑战和
期刊
调控材料的电输运性质和磁性是凝聚态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通常采用化学掺杂、外部压力、电化学插层等方式调控材料的输运性质。近年来,在二维材料中通过场效应管技术和降低维度发现了大量新奇的物理现象,如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高温超导、二维铁磁性等。调控超导电性和铁磁性对基础物理研究和自旋电子学器件应用有重要的意义,引起了大家广泛的研究兴趣。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机械剥离和Al2O3辅助解理技术获得不同厚度的Fe
学位
随着信息科学、机械电子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上肢穿戴机器人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生机电一体化系统已经在医疗康复训练、军事单兵作战、人体负荷作业以及遥操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目前的上肢穿戴机器人一方面存在环境感知不足和用户运动意图认知不足,无法及时地准确判断外界环境和用户运动意图并有效决策,造成机器人运动迟滞、甚至错误。另一方面,人-上肢穿戴机器人作为高度非线性人机强耦合系统,尽管一些人在环中
学位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多种多样的信息极大地充盈并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为信息处理科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面向监控视频的多媒体技术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安防信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公众安全、公共交通、智慧城市等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深度学习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增加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能力的加持下实现了
学位
2008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快速扩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担忧。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特别是政治风险,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治理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已有很多学者从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视角,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从政治学视角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事实上,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既有经济、金融、财政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原因,从政治上看它是一系列政治过程的结果;地方
学位
期刊
视网膜疾病是威胁现代人视力的重要因素,尽早发现和治疗可有效防止视力恶化。OCT可以对视网膜进行三维断层成像,是临床常用的视网膜观测方法。数据冗余度高是OCT的显著特点。以横向分辨率15 μm的OCT为例,仅对8 mm×8 mm的视网膜进行一次OCT拍摄,就会产生约512幅二维切片图像。从这些二维图片中观测病灶对医生的专注度和精力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另外,由于视网膜病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方面的多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