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部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性强、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它的发展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动力优化和效率优化。武汉市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在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今天,中部崛起和城市群发展等内外需求都要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优化,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不能形成与制造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将会制约区域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因此,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例,研究武汉市的产业结构优化;鉴于产业与物种的相似属性,借助生态位方法描述区域产业生态,具有现实意义,并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本文先定性的描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为下文铺垫,然后理论联系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武汉市为案例,运用数学统计和分析方法确定评价因子并对其量化,利用生态位评价方法分析当前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结构问题,与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一般状况对比分析后提出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的对策。
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进展、方法和技术路线等;然后引出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高级化的作用为下文铺垫;第三章类比于生态系统,确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生态位因子及其组织结构和综合评价工具;接着以武汉市为例,对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分析,运用生态位宽度评价、重叠度评价和突变评价对武汉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分行业部门的生态位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各生态位因子对各分行业部门的影响程度,并归纳出各自的制约因素;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从结构和因子两个层面上提出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运输业的生态位状况最好,金融业次之,信息服务业最差。交通运输业市场需求大,技术创新是其制约因素;房地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市场不足;金融业和科技服务业制度支持不够。说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良好,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不佳。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亟待优化。
(2)从产业结构的演化来看,第三产业已然是推动武汉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是关键力量。但生产性服务业严重滞后制造业,为其提供的生产服务培育不足;虽发展较快,但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技术服务性不强,都是制约武汉市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