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丢包区分的TCP拥塞控制算法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同时,多种无线通讯技术也逐步成熟,无线网络以其灵活、高效、便利的优势迅速融入全球互联网络,因而互联网络出现了无线和有线混合化的特性。然而,传统的针对有线网络设计的TCP协议在应用于有线/无线异构网络中时,不仅存在拥塞丢包,还会因无线链路的比特误码、信道衰落、噪声干扰等产生频繁的无线随机丢包,传统TCP协议会将所有数据包丢失均归因于网络拥塞,盲目降低拥塞窗口进行流量控制,势必导致TCP性能的恶化。因此,在有线/无线异构网络中通过有效的丢包区分机制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进行拥塞控制,是优化TCP性能的一个关键,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本文针对现有TCP协议在高比特误码的有线/无线异构网络环境下TCP性能恶化的问题,分别围绕端到端丢包区分、显式拥塞反馈以及跨层联合优化等策略进行研究与算法改进,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如下:(1)为了更准确地区分丢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往返时延抖动的丢包区分算法,采用与网络状态变化相适应的动态滤波权值来平滑实时采集的往返时延抖动样本,计算网络拥塞标识,从而详细划分拥塞等级,并根据预测的拥塞等级区分丢包、调整拥塞窗口。经NS2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性能比现有TCP有较大提升。(2)为克服依靠单一测度进行丢包区分的局限性与消减反向链路拥塞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戳的相对单向时延的丢包区分算法,同时联合相对单向时延差、瓶颈链路中排队的数据包个数、以及网络实时吞吐量等多个端到端测度,更全面地估测网络拥塞程度。实验证明,该算法的性能在高误码率以及反向链路拥塞的情况下均得到了有效提高。(3)提出了一种基于ECN拥塞概率与端测度跨层联合的丢包区分方法,改进算法为了提高端系统对拥塞感知的准确性,首先依据在源端统计的最近一段时间返回的带有ECN反馈标记的ACK的概率,实时预测拥塞概率,降低非实时性对反馈的影响;其次通过基于ECN的拥塞概率与多个端测度的联合判断更加充分地识别丢包原因,实现了网络层与传输层的跨层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已有方案相比,能达到更高的吞吐量、更好的稳定性,同时兼顾友好性与公平性。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视频业务飞速发展,然而网络和计算机硬件的限制造成了视频业务发展的瓶颈。P2P网络技术和视频业务的结合给视频业务的发展,开拓出了一条新路,也解决了视频
学位
随着物理学、信息科学和医学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更多人体成像工具进入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领域,一些新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也相继诞生。影像导引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就是其中
通过分析研究Symbian操作系统的独特特点,结合手机终端的独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IP协议、以WLAN接入的VoIP客户端在智能手机平台上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客户端以WLAN接入
汽车行驶记录仪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记录仪是一种以可靠的形式,保存
访问控制是安全服务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源和服务使用的限制,决定主体是否对客体有权进行某种操作。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ole Based Acess Control)只是一个模型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在人类的工作与生活中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库。然而,由于其有限的带宽资源以及庞大不可控的网络结构,在网民和网页急剧增加以后,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