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偏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实证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是对人类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物质成果的一种客观形容。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依据本国实际情况和需要,现代国家往往会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来预设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预期目标的提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其设定与实施的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从中央政府到基层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预期目标的设定与实施过程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经济的实际增长并不能完全与设定的目标保持一致,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之间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实现经济的目标增长,使经济大体上朝着预设的目标发展,是现今关系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  基于已有理论和研究,本文收集了2004年至2014年我国277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中整理了各地级市在各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建立非平衡面板模型,系统地研究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偏差的表现特征和各因素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东、中、西部分组样本,更好地检验了各因素在不同区域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偏差的影响机制,最后依据所得结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提出了建议。  本文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偏差的表现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基于全体样本、分组样本两个角度,对目标设定偏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在2010年及之前(除去2008年),大多数地级市的实际经济增长超过了设定的预期目标,而2011至2014年,大部分市级政府无法完成设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并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这一特征与省级偏差的表现略有差异。基于全体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省级偏差与市级偏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委书记的更替与偏差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任期与偏差之间则存在U型关系,但是市长的更替、任期却对偏差没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过程主要体现了市委书记的意志和理念,书记在经济增长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影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与偏差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与偏差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分组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东、中部,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偏差的影响与基于全体样本的实证结果相差不大,但是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却与之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在西部地区,与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偏差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仅有省级偏差和人均GDP水平两个因素,这一结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提供了新的证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PE的出现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现状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近几年频频发生的诸如国信李绍武、中信谢风华、上海汇乐案等
2009年12月7日《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几年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