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庆阳黄土高原冬小麦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阳黄土高原,模拟降雨强度66 mm/h,地表粗糙度11mm的传统耕作条件下,降雨开始40 min内,覆盖处理的稳定入渗率为60mm/h,平均降雨入渗量大于93%;不覆盖时,耕作前期能增加土壤的入渗,深翻耕(dt)处理的稳定入渗率(26.4mm/h)是浅翻耕(1t)处理(13.0mm/h)的2倍,是不翻耕(nt)处理(6.4 mm/h)的4.1倍,在降雨历时20min和40min时,深翻耕(dt)比浅翻耕(1t)和不翻耕(nt)处理分别增加入渗21%和28%,31%和33%。 降雨前不翻耕+覆盖(ntc)处理0-10 mm土壤>0.5mm水稳性团粒结构百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01);降雨后翻耕不覆盖处理土壤的水稳性团粒结构百分含量由降雨前的6.8%增加到降雨后的26.8%,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中实施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5年后,在78mm/h模拟降雨强度下,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t)和免耕(nt)处理下最后的稳定入渗率相近,分别为17mm/h,11mm/h和12mm/h;而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在降雨进行51 min时仍然保持57mm/h的入渗率,分别是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nt)三个处理最后稳定入渗率的5.2倍、3.4倍和4.8倍。在降雨开始30min,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的径流量(2.6mm)最低,传统耕作(t)处理(22.9mm)和免耕(nt)处理(20.1mm)的径流量相近,分别是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的8.8倍和7.7倍,是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处理(13.3mm)的1.7倍和1.5倍,保护性耕作处理nts明显的增加了土壤的入渗。
其他文献
受淹水稻的特点和补救措施福安市位于闽东北,是气候变化比较激烈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每年都有部分低畦和排水不畅的稻田受淹,尤其是夏季前后台风、暴雨引起洪水泛滥更使稻田
期刊
目的:探究胞外基质重建相关基因在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的造血损伤重建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C57BL/6小鼠腹腔注射5-FU(200 mg/kg)建立造血损伤模型。注
目的研究重庆市鼠形动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方法采用鼠夹、鼠笼等方法,捕获鼠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同时检查收藏的鼠类标本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发现重庆市有鼠形动物3目13科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所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创新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国民凝聚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把金融发展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阶段(1973年)。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1973年)和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
目的 在面部衰老的过程中,软组织作为容貌的主要部分发生了很大变化。面部软组织由外到内分为六层:皮肤层、皮下脂肪层、面浅筋膜层(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表情肌、面深筋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商品流通跨越了国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但是文化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因此,翻译活动成为经济
美国黑人人口大规模向郊区迁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并逐渐成为一个规律性现象。这引起美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本文研究从黑人郊区化的历史进程
意象本属于抒情文学范畴,它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意”与“象”的完美结合,可以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意象手法在小说、散文中的运用,一方面能增加它们的诗化色彩,另一方面能串
传统观念强调语法知识为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然而学生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却不能随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增长而提高。Hymes (1964)认为语言知识应同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