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新疆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mangr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全长5 464公里,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华夏文明由此而发祥,丝绸之路经济带也由此而经过。自古以来,黄河流域都受到了黄河水灌溉的恩惠,这片区域一直是我国农业文明的沃土。但是,黄河却一直饱受环境污染的伤害。根据2010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07年黄河流域共有799331个农业污染源,占全国农业污染源的27.57%。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共同构成我国的三大污染源。减少农业污染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高黄河流域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的“三型”农业转变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黄河流域人水关系要逐步和谐,流域治理水平和能力要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发挥实效,到2035年要全面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节水生产方式要做到全面领先。因此,本文选择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期间为2000—2020年,包含1239个决策单元(DMU),基于Undesirable Outputs(非期望产出)-SBM-GRS(一般规模收益)模型测度并评价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呈现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发现相应的规律,找出其影响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寻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改善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其一,黄河流域很早就是中国农业经济开发的地区,但其资源禀赋在目前不算充裕,需要走集约型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二,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存在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低下、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其三,黄河流域农业污染较为严重,当地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有机物,黄河水质状况在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后呈不理想状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四,黄河流域农药、化肥和农膜使用量的变化趋势呈左偏的倒U型结构,存在对化肥的刚性依赖。(2)测度并评价了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其一,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很多地区在2020年达到生产前沿面。其二,各个地级市之间的差异在缩小,体现了一定的协同发展趋势。其三,黄河流域上游和中游相对而言具有效率,下游较多呈现非效率特征,因此为了提升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效能,在农业生产方面应该从黄河下游着手。其四,根据莫兰指数的计算与检验,黄河流域各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无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因此在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可忽略空间效应的影响。(3)运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估计并分析了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机械化水平、规模化水平、农业生产观念及区位因素都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城镇化率和机械化水平对其影响程度较小。另外,根据不同效率组别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发现,黄河流域不同效率组别的地级市之间存在异质性。(4)得出了改善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发力的对策建议。从宏观上整体改善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应重点从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规模化水平、农业生产观念及区位因素发力;从微观上改善黄河流域各个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应从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结合冗余程度分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具体、适宜的改善路径。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长期以来,食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在中国社会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一直在持续补充和完善,这足以看出企业与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挖掘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途径,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食品行业企业来说,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不可逃避、必须要承担的重任,因此,企业有
学位
数字化时代催生的企业竞争升级,常态的疫情防控措施等外部环境变化,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中,探索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维持自身竞争优势并获得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研究认为中小企业要想维持自身竞争优势,需要紧跟动态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组织创业导向战略。创业导向是企业表现出的内部鼓励创新、勇于先动和敢于承担风险的一种行为倾向,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
学位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屡屡出现环境污染、员工权益受侵、产品质量不合格等社会责任缺失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不仅使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受到了侵犯,也损害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政府、社会公众等企业利益相关者迫切呼吁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自身而言,若要长远健康的发展,也要求企业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治
学位
当前科技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浪潮,全球创新局面呈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百年大变局需要保持创新力,任何国家和企业只有抓住创新机遇,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在大变局的背景下,复杂的环境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为了达到创新目标,企业纷纷将创新的要求纳入到工作设计中。企业的创新目标需要通过员工来实现,但是每个员工在面对工作中的创新要求时,反应可能是不同的,对创新有兴趣的员工可能在企业的要求之下,积极投
学位
我国公司与下游客户间的关系型交易特征较明显,公司销售收入较大部分来自前几大客户。客户是公司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活动和战略决策的制定具有决定性影响。客户集中度较高时,公司关系性投资水平较高,对主要客户的依赖程度增加,进而在与大客户谈判时长处于劣势地位。为避免前期投入的专用性资产失去价值、市场竞争地位下降等,公司会尽可能满足大客户一系列要求以维持交易关系,如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提供
学位
伴随世界各国贸易活动的增多、交易规模的扩大,传统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增长不再构成威胁,机制性、技术性障碍成为阻碍贸易发展的主导因素。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强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正是扫除该障碍的关键手段。服务贸易出口是中国当前出口增长的重要来源,沿线国家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对象,且出口潜力巨大。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研究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向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将有助
学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产品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供求关系越发不平衡,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市场需求多样化、差异化使得企业生产决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跨国企业纷纷从全球化高度进行战略决策,将关注重点从主营业务、业务本地外包转移到全球化运营上来。全球化重塑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给我国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现实情况是高新技术行业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作为发展中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创造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长期粗放式发展也引致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已不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已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及组成部分,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以实现区域绿色发展已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诉求。新疆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哈萨克斯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地方政府不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出台各种科技人才和技术的引进政策。地区间拥有的要素禀赋不同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如何发挥研发要素流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诱导和优化配置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研发要素理论体系并探究研发要素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首先,经过理论探讨发现研发人员、研发资本和研发技术这三种研发要素流动有
学位
本文在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对工业碳排放对生态系统碳吸纳空间的占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量化分析了我国30个省区市工业发展过程中碳排放、碳排放的生态足迹的现状和时空演变情况,进而深入分析工业规模、工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区域工业碳排放生态足迹的影响机理,并引入空间关系变量,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为区域工业领域实现碳减排制定差异性低碳政策、区域间碳减排工作的协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