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上部结构侧翻安全性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ne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和客车运输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级公路里程和营运客车保有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客车已经成为旅客运输的绝对主力,但客车交通事故发生率却不容忽视,近年由客车侧翻引发的特大交通事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鉴于此,我国正在加紧修订GB/T1757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以健全我国客车被动安全法规。本文以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接的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研项目为依托,采用实车试验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某客车上部结构侧翻安全性进行研究,以期为GB/T17578的修订和客车车身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①统计分析了我国近年客车交通事故情况,阐述了侧翻的定义及危害,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从法规标准、试验研究及仿真分析三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客车侧翻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总结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②阐述了显式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介绍了所使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在汽车碰撞有限元分析一般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客车侧翻碰撞有限元分析的工作流程,并总结了有限元分析的关键问题;根据样车数据及法规标准,建立了某客车侧翻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③依托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试验条件和科研项目,开展了某客车实车侧翻碰撞试验,从客车立柱变形量和车身加速度响应两方面,对比分析了试验与仿真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所建客车侧翻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客车侧翻安全性评价和结构改进奠定基础。④从客车上部结构强度和车身加速度两方面,阐明了客车侧翻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在上部结构变形指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立柱变形指数的上部结构强度新评价方法;根据客车侧翻实车碰撞试验结果,提出了客车上部结构改进设计方案,应用新评价方法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改进措施合理有效。本论文有以下主要创新点:①提出了新的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评价方法,并给出了具体评价指标。②提出了以客车车身加速度最大值、平均值、均方根值作为结构改进效果的评价指标。
其他文献
叶片作为风力机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机的可靠性。对于工程设计而言,准确分析叶片结构性能与气动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叶片的整体强度进行研究,忽略了叶片真实的局部特性;另外,叶素动量理论(BEM)只能获得叶片同一截面段间的气动性能;实际上,叶片截面段间的气动性能复杂,前缘与后缘附近的气动性能存在着较大差异。针对该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叶片初步铺层设计的方法,通过建立铺
翻转课堂目前被许多学校应用在教学实践当中,它的实质就是全方位对原来的课堂结构进行重建,颠覆传统课堂模式.翻转课堂就是在传统课堂之上进行教学效果改良,把教学的首要位置
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针对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进行研究。笔
本文以孔形轮廓识别及上下料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机器视觉、运动控制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对整机设备进行开发。依据机器视觉系统硬件选型原理,搭建机器视觉系统硬件平台,针对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碳纤维基复合材料的成本太高是阻止其继续扩大应用领域的重要原因,因此,降低成本是复合材料发展的关键,采用低成本工业级大丝束碳纤维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研究大丝束是促进复合材料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此后碳纤维产业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采用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小丝束碳纤维与东邦STS40-48K和ZOLTEK-PANEX35-50K两种典型的大丝束碳纤维进行对比研究,对碳纤
在当前烟草行业的国际化竞争趋势下,我国烟草商业企业承受着国际烟草巨头冲击与国内市场渐趋饱和的双重压力,亟需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严峻挑战。同时,随着物流业的迅速
随着现在能源的日益紧张,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而汽车轻量化则是汽车节能的最直接的办法。而随着现在新型材料的发展,用新型材料替代汽车传统的金属覆盖件是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