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纳米晶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在光电转换、传感、光学显示及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水相纳米晶可以直接用于细胞标记和成像领域,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热情。近年来,许多制备水相纳米晶的新技术、新方法陆续出现,使水相纳米晶的制备方法逐渐成熟起来。然而,目前水相制备的纳米晶普遍存在量子效率低、尺寸分布较宽等缺点;同时,虽然纳米晶可以用于生物成像,但是它的毒性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人们,也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纳米晶对细胞的毒性主要来自镉离子的释放,而减少镉离子释放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可以增强纳米晶的稳定性,二是对纳米晶进行表面修饰。基于以上这两条途径,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一步法制备高质量稳定的CdHgTe准核/壳型纳米晶,系统研究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d2+与Hg2+投料比为1时量子效率约为50%。进一步通过优化配体和金属离子的比例,金属离子和碲源的比例,pH值和温度等实验条件,将量子效率提高到~80%。在此基础上,对CdHgTe纳米晶的细胞毒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组成为Cd0.21Hg0.79Te的纳米晶,其准核/壳结构比较稳定,仅有少量Cd2+被释放出来,因此,该纳米晶表现出很小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应用于生物成像或检测。(2)利用聚合物对纳米晶进行表面修饰。将水相CdTe纳米晶与三种聚合物,即聚乙烯醇(中性)、聚二丙烯基二甲基氯化铵(带正电荷)和聚苯乙烯磺酸钠(带负电荷)复合,研究聚合物与CdTe纳米晶之间相互作用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与单纯CdTe纳米晶相比,聚乙烯醇和聚二丙烯基二甲基氯化铵修饰的纳米晶量子效率降低,聚苯乙烯磺酸钠修饰的纳米晶量子效率升高,均可以满足荧光标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修饰聚合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当低浓度时(<5μg mL-1),CdTe纳米晶和修饰聚合物后的纳米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高浓度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CdTe纳米晶和修饰聚合物后的纳米晶对细胞毒性增加。特别是当浓度在10μg mL-1时,修饰聚合物的纳米晶比单纯纳米晶表现出低的毒性,因此聚合物修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降低纳米晶毒性的作用,该复合材料在生物成像或检测领域中具有潜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