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延性铸造连接件的防屈曲支撑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m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中心支撑钢框架体系是一种在地震地区广泛应用的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体系,它既结合了中心支撑钢框架承载能力高和抗侧刚度大的优势,又吸收了特殊抗弯框架延性好的优越性能。其中,支撑是影响结构性能的关键元件,它决定了SCBFs的强度、刚度、耗能能力与延性等抗震性能,而支撑的屈服机制、非弹性变形能力以及最终破坏模式都与其连接方式密切相关。然而,在现有的结构设计中,支撑与框架结构往往通过焊接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节点区域应力分布复杂,容易产生高三轴应力场而发生脆性断裂,导致支撑过早出现屈曲或者断裂,不能充分发挥其耗能性能。为保证支撑发生非弹性变形耗能的同时不发生屈曲失稳、低周疲劳破坏以及脆性断裂,使其满足结构预期的抗震性态水准,为强震后结构损伤检测与修复提供便利,现提出带延性铸造连接件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体系,支撑通过延性铸造件与梁柱连成整体。通过合理的几何设计来控制支撑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来达到缓解梁柱节点应力分布和消除非延性破坏的目的。其次,引入防屈曲支撑代替普通支撑,利用防屈曲支撑的不屈曲特性,保证结构传力途径通畅,从而充分发挥支撑非弹性变形的耗能能力。为研究带延性铸造连接件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性能,本文围绕带延性铸造连接件的防屈曲支撑展开研究,采用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参数的带延性铸造连接件的防屈曲支撑试件进行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1)单向荷载作用下,铸造连接件的耗能段首先进入屈服阶段;极限破坏时耗能段全截面进入塑性屈服阶段,防屈曲支撑内核管出现多阶屈曲现象,连接段与过渡段大部分截面仍处于弹性阶段,不会造成梁柱节点应力集中,对节点起到保护作用。(2)试件的延性比受耗能段长度、加劲肋宽厚比及耗能板宽厚比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试件受耗能板宽厚比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耗能板宽厚比的增大而减小。(3)循环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滞回性能稳定,耗能良好。试件在达到极限荷载前防屈曲支撑处于弹性状态,铸造连接件进入塑性阶段耗散大部分能量;达到极限荷载后防屈曲支撑开始进入塑性屈服阶段,与铸造连接件共同耗能。但试件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发生了较小程度的刚度退化。(4)试件破坏时变形主要集中在铸造连接件,且铸造连接件的变形大于防屈曲支撑,实现了将支撑的非弹性变形集中在铸造连接件的目标。
其他文献
  海外河油田为常规注水开发的稠油油田,在开展深部调驱矿场试验及扩大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体系夏季成胶差、配置系统黏度损失大、井下管柱堵塞导致注不进、厚层段纵向见效不
会议
  致密岩石孔喉细小、岩性致密,岩石内部存在孔径不一的毛细管,孔喉发育非均质性突出,导致驱替时较大的孔喉优先被驱通,同一压差下较小孔喉内的液体不能有效流动,驱替实验存在优
会议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地质研究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储层特征不符合现有地质认识的"钉子井",常规解决办法是以事件沉积来加以说明,然而构建新沉积模式可能更有说服力。在S4地区陡坡
会议
  隔夹层是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以辽河盆地小洼油田洼38块东二段油藏为例,综合压汞、测井、分析化验及钻井资料,明确了隔夹层的物性及分布特征,并探究隔夹层
会议
  福山凹陷资源丰富,资源转化率低。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福山凹陷的断裂特征、烃源岩及储层特征,归纳总结了福山凹陷油气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勘探的不均衡性,明
水作为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切生物机体组成与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连接纽带作用。因此,水之于生物及人类的生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各种水污染问题,水资源面临储量不足与污染持续加重的双重困境,这一问题受到了各国不同领域的关注。在水处理的常规工艺当中,絮凝作为处理的前期工艺,不仅需要具有较好的污染物质去除能力,同时其处理效果、处
  顺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大、地质情况复杂、岩溶发育强度总体较弱、储层厚度不大、储层与非储层段地球物理特征差异小、沙漠区地震资料品质差,给该区储层地震识别
会议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岩心以及地震响应综合研究,确定了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区S油田发育2种岩性、4套火成岩体,分别为A组内部、C组内部、D组底部的玄武岩和D组顶部的辉绿
会议
  通过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等方法,分析了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北洼槽下白垩统阿尔善组、腾一段碎屑岩储层岩石结构与成岩作
会议
  With the emerging of online disaster communication, the role of official media versus unofficial media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from both academics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