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翻译与翻译中的文化建构——以《茶馆》的两个英译本为个案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从外国翻译界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越来越为中外翻译理论家所重视;而随着文化研究的发展,一些学者又开始呼吁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正如巴斯奈特与勒菲弗尔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所论述的:翻译研究实际就是文化互动的研究。 鉴于国外的跨文化研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全面,而中国的翻译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有关跨文化翻译的理论-如“信、达、雅”,“神似”,和“化境"等学说无法满足当今跨文化的翻译研究的需要。本文阐述了语言、文化、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综述国内外与文化相关的翻译学派及其理论,分析优缺点,结合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跨文化翻译的视角。跨文化翻译侧重研究如何在忠实传递原语信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留原语的文化特色。跨文化翻译借鉴了文化建构主义理论与Sarbaugh有关文化间性不同层次的分类法,主张根据世界观、语言体系、交际意图和行为模式为主要变量,为跨文化翻译中衡量文化转换的“度”提供了借鉴之处。 本文以老舍的剧本《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为个案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动态表演性”,“目的论”,语境理论,可译性、戏剧翻译等视角对这部剧作的英文译本进行了有力阐释,但据笔者了解,迄今还没有文章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尝试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茶馆》译本中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由此验证了跨文化翻译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口译作为近几年来愈发受重视的一门学科,其质量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课题。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此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普遍表明口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小学生基础碘营养水平状况,为如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不同方位在三门峡市6个县(区)中随机抽取3个县(区),抽取11所小学,随机
教师反馈话语是教师话语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回答的状况以及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鉴于此,笔者试图解决以下几
前苏联大思想家巴赫金在1984年通过对文学语篇的研究提出了与传统语言学相对立的超语言学。超语言学是另一种研究语言的方式,它把语言看作是生活中活的运用而不是无生命的存在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习者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却产不出合乎语法的句子。研究者认为,这是他们语法知识匮乏所致。然而,即使学习者掌握了语法能力,但是随
国家点火装置(Nationa lIgnition Facility,NIF)建设和试运转完成后,2010年将开始进行正式点火实验。调试工作包括进行一系列优化和测试实验,以获取点火实验所必需的关键激光
随着全球性生态思潮的高涨,翻译学在继语言转向,文化转向之后已经走向新时期的生态转向。在此背景下,胡庚申以西方达尔文进化论为起点,立足于千年以来华夏文明的生态智慧,提出了“
油画的意义2014年9月20日下午1时,大型油画展览“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内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
11月9日,海尔中央空调在青岛举办了“全球首个中央空调互联工厂一周年庆典”活动,来自科技、暖通、财经、新闻综合等200余家主流电视、平面、网络媒体编辑、记者零距离体验了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