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雨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是持久的,对森林的危害尤为严重。改进实验设计,深入研究酸雨对林木影响作用过程,比较酸雨对林木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及其影响的大小,揭示酸雨对林木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选取了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石栎(Lithocarpus glaber)两种亚热带常见阔叶林建群种,通过改进实验,设计模拟了三种酸雨淋洗方式:(1)酸雨只对树木叶片直接淋洗但不进入土壤;(2)酸雨直接进入土壤,而不对树木叶片进行淋洗;(3)酸雨对树木叶片的直接淋洗后输入土壤。同时设定三种酸雨梯度,通过测定幼苗的生长指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一方面通过研究在相同酸雨梯度下,不同酸雨胁迫方式对幼苗的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同时在时间上从5月、8月、11月3个月份上分析2种植物幼苗分别对酸雨的响应模式,以寻求它们各自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1:pH2.5与pH4.0的酸雨浓度下,地上与全淋处理可以促进杜英幼苗的株高生长;而pH4.0与pH5.6的土壤处理可以促进石栎幼苗的株高生长。2:在pH2.5与pH4.0酸雨浓度的全淋处理的杜英SPAD与其余各组间有显著差异;3:5月,两种植物在pH2.5的全淋处理与pH5.6的土壤处理,其中石栎还有pH5.6的地上处理下的Fv/Fm与Fv/Fo明显高于其余处理。而单比较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时,石栎在不同浓度酸雨下春季、夏季不同处理的Yield要高于杜英。本实验得出的结论: pH2.5、4.0酸雨浓度下的全淋处理对杜英的生长与相对叶绿素含量、最大量子产量、PSⅡ潜在活性与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有着促进作用,而pH4.0与pH5.6处理下的土壤处理对于石栎的生长与相对叶绿素含量、最大量子产量、PSⅡ潜在活性与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顶级树种的杜英与石栎,对不同处理的酸雨响应机制不同,中度与重度的全淋处理对杜英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中度及轻度的土壤处理对石栎幼苗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