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基金属有机骨架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双酚A的吸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Fe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酚A(Bisphenol A,BPA),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特别是各类水体中被频繁检出。BPA不仅能干扰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还具有疏水性、低挥发性和难降解性等特点,难以将其从水体中去除。本研究以吸附去除水中的BPA为目标,通过在MOFs材料成型的过程中引入CS或PEG,制备了兼具优异分离性能和良好吸附性能的Al-MOF/SA-CS微球和Al-MOF多孔微球吸附剂。同时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比考察了CS及PEG加入前后微球结构及性质等的变化,并详细探究了BPA在各微球样品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影响因素、吸附模型和吸附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XRD与FTIR结果表明,CS和PEG的引入均不会改变Al-MOF的晶体结构且未在微球中形成新的化学键;SEM结果显示Al-MOF晶体确实被固定在微球中,加入CS后微球表面变得更加光滑,而加入PEG后微球的表面和截面上都能观察到许多大小不一的孔道,其内部的棒状晶体均比Al-MOF/SA微球的更加团聚;由BET结果发现,引入CS的微球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且7?和14?附近的微孔急剧增加;而引入PEG的微球,14?处的微孔急剧减少且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均略有降低,但总孔容有所增加;本研究中CS和PEG的最佳引入量分别为1.5%(Al-MOF/SA-CS-3)和0.1%(Al-MOF/SA-PEG-2)。(2)吸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微球对BPA的吸附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且吸附速率逐渐减缓,最终在18 h达到吸附平衡;微球的平衡吸附量均随BPA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 H在4~9时微球的吸附量最高,p H<4或>9时吸附量骤降;增加Na+的浓度对吸附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当Na+浓度增加到0.3 mol·L-1时,各微球的吸附容量均降低10 mg·g-1以上;升高温度,吸附量也随之增加。(3)吸附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BPA在微球上的吸附,化学吸附可能是该吸附过程中的主要限速步骤;BPA在微球上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热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微球吸附BPA的反应均是自发、熵增的吸热反应,且Al-MOF多孔微球吸附BPA的过程可能涉及一定的化学吸附。(4)Al-MOF/SA-CS微球和Al-MOF多孔微球都表现出优异的可重复利用性能,经过5次循环再生后吸附量仍能分别保持在初次饱和吸附量的96%、87%左右;BPA在Al-MOF/SA-CS微球上可能的吸附机理主要包括π-π堆积、氢键和阳离子-π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S或PEG后微球对BPA的吸附性能分别提升了35.8%、20.7%;综合对比后发现,两种微球对BPA的吸附能力都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吸附剂,表明其在去除水中BPA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半纤维素(木聚糖、甘露聚糖等)是植物细胞壁中的第二大多聚糖成分,它们和纤维素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性,在纤维素材料预处理过程和制浆造纸过程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表面有极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椭圆喷孔具有提升柴油机燃油雾化质量,改善柴油机油气混合质量的潜力,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采用椭圆喷孔强化柴油机
近年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大量增加,不仅使水资源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同时通过不同途径的传播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尤其是一些废水中的染料废弃物、酚类等有机污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以及众多有机物合成的场所,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研究叶绿体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叶绿体发育状况与叶色颜色密切相关,叶绿体发育缺
膜分离技术起源于发达国家,目前膜分离技术和产品已经十分成熟,很多国外企业已经进入我国市场,例如美国科氏,美国AP公司。荷兰,日本的一些企业也在膜分离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我国的膜分离技术起步晚,近几年国内膜生产企业也发展良好。膜分离技术在化工、水处理、气体净化方面有广泛应用。膜分离技术是通过膜对不同介质的选择透过性不同,达到分离混合介质的目的。混合介质在进入膜分离器后会出来两类物质,即渗透物和浓缩物,
丛式井工程已成为高效开发复杂油气田普遍采用的工程模式,但无论是现有的新区块开发还是老井场加密都面临着丛式井防碰的技术问题。因此,防碰技术是确保丛式井工程安全高效作
研究表明酰腙类化合物(-CONHN=C-)具有很好的杀虫、抗菌、抗炎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在医药、农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磺酰腙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性结构(-SO2NHN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水蜡树果实提取物(Fruit of Ligustrum Obtusifolium Extract,FLOE)对结肠癌HCT-15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 Iducing Fctor,AIF)表
目的:明确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配伍比例及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以黄连总生物碱、三七总皂苷为研究
本文以30株供试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出具有较高核苷分解速率的菌株。对耐酸、耐胆盐、胃肠道转运、粘附、抑菌能力和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评价其益生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