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AVC视频编码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e123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H.264/AVC于2004年底正式推出,其高效的压缩性能使其对视频移动通信、流媒体和高清电视等领域的视频传输和存储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巨大的运算量和复杂的系统结构大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了尽可能克服H.264编码系统的这些缺点,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本文对其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性如下: 算法研究方面 (1).针对H.264以往运动搜索算法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快速搜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对编码性能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搜索速度;针对现有帧间块模式抉择算法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区域、零运动矢量和块合并相结合的快速帧间块模式抉择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搜索算法,该算法能将帧间编码时间减少近60%,同时对编码性能影响甚微; (2).对多参考帧技术进行了分析,发现多参考帧对编码性能提升有限并且耗费资源过大,综合考虑参考帧数目选取2~3个比较合适; (3).原有码率控制算法没有考虑图像纹理对码字分配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纹理特征的基本单元层码率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码流平滑效果和编码性能; (4).分析和评测了帧内宏块刷新策略和六种常见FMO,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FMO,在相同情况下该FMO对编码性能的损失较其它FMO更小,更有利于进行错误恢复。 工程实现研究方面 通过精简和优化参考源码完成了一个最小H.264编码器,以较小的性能损失换取编码速率的较大提升,并在DirectShow平台上实现了基于该最小编码器的H.264编码Filter,其编码性能参数完全符合H.264标准的要求。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不但在广播式数字音频和视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已经成为无线局域网(如IEEE802.1la
由于具有频谱利用率高、实现容易(可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和接收结构简单(单抽头频域均衡)等优点,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已成为现代无线通信领域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并在很多
人类的视觉系统具有有限的时空敏感性,但是低于人类视觉系统识别能力的一些信号往往含有一定的信息量,比如伴随着血液循环人们的肤色会伴有轻微的变化,然而这个对人眼来说不可见
卫星通信地球站是安装地面收发系统的地方,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站是相当复杂和庞大的,它通常包括天线系统、跟踪系统、发射系统、接收系统、终端接口设备等等,为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模拟电视系统向数字电视系统的转型期,数字电视用户数量激增,其趋势是在未来的几年内数字电视将迅速普及。在应用逐渐广泛的数字电视系统中,监控数字电视服务正
在卫星通信技术研究和通信设备研制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和减少开发时间,往往借助于卫星信道模拟器来仿真卫星信道的传播特性,本文正是基于信道模拟器的研制而展开的。 研制卫
水下多目标定位和跟踪技术的实现已成为新型水下自导系统的关键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水下多目标模拟信号源的设计及研制为多目标定位和跟踪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展水池实验提
期刊
低密度校验(LDPC)码是一种基于图和迭代译码的信道编码方案,性能非常接近Shannon极限且实现复杂度低,具有很强的纠错抗干扰能力,更能适应未来系统高速数据传输和高性能的要求。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数字中频接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信号的中频数字接收过程中,数字下变频、载波频率与相位跟踪是设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