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网络生存性的理论研究与仿真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存性技术是保证网络性能的支撑性技术,在网络故障情况下,生存性技术用于实现受损业务的恢复。在光网络中,生存性技术的研究随着网络的演进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多粒度交换是智能光网络传送平面的一项特色技术,也是未来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多粒度光网络生存性机制的研究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在下一代光网络中,随着流媒体、视频会议等业务的开展,组播(点到多点)应用将得到普及。相对于传统的单播业务,组播承载的业务量更大,而且往往对时延等参数敏感。这时,提供生存性得到保障的光网络组播显得尤为必要。研究下一代光网络中组播的生存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中的工作紧密围绕光网络的生存性而展开。在对光网络的生存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后,进一步就多粒度光网络的生存性和光网络组播的生存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及成果包括: 从网络生存性策略、各层网络的生存性等角度对光网络生存性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针对智能光网络中所特有的生存性问题——控制平面的生存性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智能多粒度光网络的路由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智能多粒度光网络中的生存性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并实现了波带交换光网络中的专用通道保护和三种不同形式的共享通道保护机制,并针对不同机制进行了算法的性能仿真分析。同时,提出了波带交换光网络中基于波带通道进行恢复的新方案。 研究了光网络组播的路由技术,建立了光网络组播树的ILP(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给出了组播树建立的启发式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光网络组播生存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种新的组播生存策略:基于树的备用通道选择策略和同一组播树主备用容量共享策略。提出了三种组播备用资源预留算法,并搭建了组播生存性仿真平台,对不同机制的算法进行了性能仿真分析。 结合国家863项目,参与建立了多粒度光网络系统实验平台和ASON协议栈,开展了智能多粒度光通道建立、多粒度光网络恢复等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数字设备的大量衍生、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催生出大量的数字图像,但是海量的图像之间美感各有差异。通过对图像美学度的有效评价,能够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无线网络越来越受到通信业界的重视。无线网络以网络拓扑结构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式控制的,即有中心的,典型的如无线局域网、GSM网等。另
综合孔径成像辐射计是一种测量低频微波信号的高分辨率接收机,多用于无源微波对地遥感。然而,为了满足对地观测的宽视场需求,大型综合孔径辐射计面临严重的空间去相关效应,又
橡胶林是我国热带地区最为典型,也是最为成功的人工林之一。现阶段PR107和热研7-33-97胶园在海南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都基本一样。并未针对不同品系的营养特性进行差异化的平
近年来硅基纳米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光电子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热点,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高效率的硅基发光器件,以便于同其他的硅基光电子器件和微电子器件做在同一芯片上,实现
随着IP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IPv4网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在问题:一是地址资源耗尽的问题,一是骨干路由器路由表规模爆炸式增长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由IPv4固有的本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