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丁腈橡胶的再生及其吸声性能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固体废物污染与噪声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一并称为四大污染。循环经济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不变主题,对于丁腈橡胶的再生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论文基于橡胶再生理论,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再生胶配方对丁腈再生胶制品性能的影响;并以丁腈再生胶为主基体,并通过驻波管法对吸声系数进行测试,从橡胶种类、填料使用以及结构三个角度研究丁腈再生胶的吸声性能。   在橡胶再生实验阶段,本文以某市丁腈橡胶生产企业的丁腈橡胶废料为试验对象,基于动态再生理论,采用正交法对实验配方进行设计,在高温中压条件下,反应2小时,最终在松焦油用量为120g,古马隆70g,二丁酯35g,B-480活化剂20g的组合时,得到了高品质丁腈再生胶,并且在塑炼、硫化后,该配方制备的丁腈硫化胶性能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丁腈再生胶吸声件的吸声性能要优于三元乙丙再生胶以及硅再生胶,三种合成橡胶的吸声性能又要优于天然橡胶。丁腈再生胶加入发泡剂以后,其吸声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在中低频的吸声峰随着发泡剂的含量增加先向高频方向迁移,之后随着发泡剂含量的不断增加又向低频方向移动;在高处的吸收峰随着发泡剂的增加先向低频处移动,然后在向高频处迁移。当发泡剂用量为1.5%时,材料的吸声性能较好。   丁腈再生胶加入蛭石粉以后,其吸声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在低频,吸声系数随着蛭石粉用量的增加而不断提升;而在中高频,蛭石粉的增加却使得丁腈再生胶的吸声性能降低。当蛭石粉用量为30%时,丁腈再生胶的吸声性能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当蛭石粉用量不断增加,达到35%及以上时会使得吸声件内部发生窜孔并泡等情况,使得吸声系数降低。在蛭石粉用量为40%时,虽然吸声系数在高频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在中高频损失很大。硫化前后试件的吸声性能比较:丁腈再生胶硫化后其吸收性能会下降。   丁腈再生胶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大,吸声件对声波的吸收峰向着低频方向移动,并且在低频率时,吸声系数随着吸声件厚度的增大而变大。恰恰相反的是,在2500Hz以后,高频率声波的吸声效果会随着吸声件厚度的增加而变小。试件结构对吸声性能的影响:改变丁腈橡胶吸声件对其吸声性能影响较为明显。采用内圆锥和外圆锥式设计均对吸声性能有较大提升。在中低频处,采用内圆锥结构的丁腈橡胶吸声件对吸声性能提升较为显著。但是,在高频处,外圆锥显得更为优异。
其他文献
问:患有哪些病症的人不得从事井下作业?答:《煤矿安全规程》第483条和484条规定,有下列病症之一者,不得从事煤矿井下作业;(1)活动性肺结核病;(2)严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如萎缩性鼻炎
保康磷矿提前35天完成全年任务成立于1997年11月的湖北保康磷矿有限责任公司担负着全县100万t磷矿石“统销”的任务。该公司战胜重重困难,运行第一年就实现了开门红,提前35天完
二十一世纪,世界面临着能源危机,我国石油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原油产量开始逐年递减,形势非常严峻,研究水淹层评价新技术,提高
煤炭设计研究院出版处改建有限责任公司的初探煤炭部西安设计研究院吴嘉林国务院以国函(1994)第100号文件对建设部等五个部委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改建为企业问题作了批复,同意工程勘察
已有研究表明,采用选择性絮凝分离工艺可以实现一水硬铝石与其他硅酸盐矿物间的选择性分离,但是该工艺受硬水中钙镁离子影响很大。本文通过沉降试验、动电位测试和吸附量测试
4月22日,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召开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传达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和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精神,通报自治区报刊管理工作情况,并向前不久评选出来的第六届新疆“双十佳报
19、片字旁。分为在左或在右两类,在左者为多。当片字旁在左时,有两种写法:一种由于从繁体而来,先写点、竖,再写挑,如253组中的“将”字即是;第二种先写竖,再写两点提,如“状
在海洋环境中,海床基础在波浪的循环荷载作用下,发生软化甚至液化,进而导致基础上方防波堤等建筑物的失稳。以国家重点枢纽工程——山东省烟台港西港区防波堤二期工程为背景,评价
切割爆破是指通过合理选择爆破参数、不耦合装药结构使岩石沿着预定方向形成切割缝的控制爆破方法,具有切割面平整、切割面两侧无损伤或岩石损伤很小等优点。切割爆破是在预裂(光面)爆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爆破技术,在石材开采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推广价值的爆破技术。本论文选用先进的动态数值模拟计算机软件对水耦合切割爆破的成缝机理进一步认识,重点研究孔距和不耦合系数的变化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在理论价值和
本文介绍了徐州矿务集团三河尖矿注重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创新的具体做法。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andar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