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老减贫合作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li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老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中老减贫合作、脱贫治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将中老两国政府、人民的关系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为了进一步落实中老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老两党两国于2018年5月正式制定《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详细规划了中老两国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尤其是针对减贫合作、贫困治理等方面做出了相关的明确指示及部署,将人民生计问题放在第一位。深入研究分析中老命运共同体与中老减贫合作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在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中老两国如何开展减贫合作,如何更好地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以实现最大收益。本文旨在通过对老挝贫困问题的梳理,以及回顾总结中老减贫合作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中老命运共同体与中老减贫合作二者间的关联及意义,并尝试分析在《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的规划下,如何开展、实施中老减贫合作。此外,尝试指出中老命运共同体构建下的中老减贫合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老挝贫困状况以及中老减贫合作前期概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对中老命运共同体与中老减贫合作间的关联及意义进行论述;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为中老减贫合作带来的助力机制,以及结合具体案例对中老命运共同体规划下如何开展中老减贫合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中老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中老减贫合作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做出分析;第五部分,将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对中老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中老减贫合作的发展提出应对思考。通过回顾与分析,可以看出中老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中老减贫合作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尤其是《行动计划》提出以来,中老双方在经贸、基础设施等六个领域开展的减贫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这一规划下中老减贫合作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多国参与老挝减贫所带来的困扰,二是中国减贫经验在老推行面临的困难,三是疫情严重阻碍中老减贫合作实施。从中国的角度出发,研究认为中国应与老挝更加妥善地处理减贫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调整,以便更好地推动减贫合作发展、推动老挝加快脱贫。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枯竭,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且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为了获得丰富的风能资源,实际风力发电场站通常位于陆上的高海拔地区或者海上地区,这使得风力发电机组所面临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尤其是风机叶片长期暴露在低温高湿的外部环境中时,极易发生覆冰故障。叶片覆冰会干扰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从而降低其发电效率。此外,叶片覆冰的不断积累甚至还会进
学位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是轴承健康保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通过监测与预测轴承的运行状态有效地保障了轴承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运行经济性。随着科技的智能化发展与信息采集设备的增多,轴承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退化过程数据。这些不断增长的数据信息反映了轴承运行状态的变化,对分析轴承的健康状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工业轴承运行环境恶劣,因此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呈现以下复杂场景:1)传感器及采
学位
沙特作为世界主要的能源大国,能源收入一直是其重要经济支柱,但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巨变。传统能源生产国,尤其是沙特这样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国家也不得不认真思考国家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沙特在萨勒曼国王执政后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自身能源政策,以适应变化并推动自身更好发展。而沙特的能源政策调整是其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前还面临着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但是弄清沙特能源政策调整的动因、措施、逻辑和可
学位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拥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河流,在水电、航运、矿产、旅游、灌溉、农业、渔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被誉为“东方多瑙河”。湄公河水资源对老挝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湄公河干流有1805公里流经老挝,老挝理论水电开发潜力约有26000兆瓦。老挝依托着这条河流发展水电、农业、航运和旅游来摆脱贫困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老挝积极开展水外交能很好地缓解复杂的水资源冲突,发挥资源优势和保障国家利益,促进老
学位
贝叶斯网(Bayesian Network,BN)是概率推理及知识表示的重要框架,被广泛应用于故障诊断、金融投资决策、疾病风险评估等推理诊断系统,是辅助人们规避风险、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工具。高效的BN概率推理方法对增强推理诊断系统的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基于BN概率推理的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BN节点间间接存在的关联信息,过多的BN节点参与推理计算,导致BN推理效率不高。因此,如何筛选
学位
自莫迪上台以来,先后出台了“邻国优先”、“西联战略”等措施,旨在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区域内大国地位。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印度与伊朗在恰巴哈尔港和南北国际运输走廊等基建项目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研究印伊双方开展基建合作的动因与进展,以及对地缘政治产生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印度与伊朗存在共同的利益诉求,主要包括在印度洋区域内部开展互联互通,实现经济整合,保障战略与能源安全等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积极走进世界经济舞台中央。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对海外社会责任的重视不足,破坏环境、贿赂官员等负面新闻不断出现;同时,由于中国企业缺少与东道国民众的沟通交流,导致企业与东道国民众之间的信息鸿沟越来越深,严重影响中国企业海外经营与中国国际形象的正面塑造。日本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实践的经验较为丰富,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日本企业通过在市场、环境、社会多个维度展开社会责
学位
中印作为古老的东方国家,在古代都曾拥有过一段辉煌的海洋史,也曾在近代都遭到帝国主义来自海上的侵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作为同时崛起又紧邻的海陆复合型国家,在各自海上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地缘战略重叠区。自印度提出“东向政策”后,中印海上地缘战略重叠区日益扩大,印度对华错误的海上认知也在日渐扩大。特别是印度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在海上加大制衡中国的力度,并与美日澳等在海上联合制华问题上进
学位
国际干预问题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与现象,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依然为学者所瞩目,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乍得作为连接北非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非洲中部国家,地缘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乍得历史上曾被法国长期殖民,即使在乍得独立后的多年内,法国对乍得的影响力依然存在。联合国、欧盟、非洲统一组织等国际或地区组织都曾介入乍得事务,邻国利比亚、苏丹和尼日利亚等也都曾干预乍得。可以说,作为一个干预客体,乍得非常具有代表
学位
难民问题由来已久,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成为世界性的议题。难民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战争、自然灾害、政治清洗和种族迫害等,难民给接纳国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受到学术界与各国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难民进入东道国后,通过扮演劳动工人、消费者、创业者的角色提升了东道国的税收,改善了接纳国的基础设施、缓解了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并且促进了接纳国与其原籍国的贸易,其产生的积极经济结果从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