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属微发酵茶,具有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而有回甘的品质特点。本研究以一种新型的“金花”白茶为材料,通过分离、纯化其茶叶表面附着有大量金黄色菌株“金花”菌,深入研究该菌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对有机磷除草剂草甘膦的降解能力同时研究该菌对白茶茶叶中代谢产物的影响,并解析了该菌的基因组框架。具体结果如下:本研究平板涂布法从白茶表面分离“金花”菌。观察该菌在PDA和察氏培养基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经光学显微镜检测和电镜扫描,可发现该菌株的菌落、菌丝、子囊果、子囊孢子等结构和特征及菌株分泌物特性均具有典型冠突散囊菌的特征,通过18S rDNA和ITS1测序,确认所分离的菌株为冠突散囊菌属。通过显色培养基发现该真菌具有酸性磷酸酶的分泌能力。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培养基的pH值明显下降。以难溶性Ca-P为磷源的培养液培养该菌,磷随培养天数的增加明显增加,表明该菌具有溶解难溶性无机磷的能力,供自身生长所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菌具有降解有机磷除草剂的能力。液体培养基中的草甘膦浓度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接种7天,草甘膦浓度下降50%左右,13天降解率超过70%。本实验结果表明该供试菌株能适应较高的草甘膦浓度,对草甘膦农药有明显的降解作用。通过比较接种和不接种该菌的茶叶的代谢产物发现:接种供试“金花”菌后的白茶中含有较低的儿茶素含量,主要为没食子儿茶素(GC)的含量显著降低。表明接种之后能改变白茶品质。全基因组框架结果显示该种菌基因总长为26984743 bp。同时该种菌可能存在磷酸酶分泌的控制基因,并对部分基因序列的蛋白构成进行了分析。为之后研究可从该基因与“金花”菌解磷和降解有机磷除草剂草甘膦提供理论基础。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纯化得到的“金花”菌为冠突散囊菌,具有磷酸酶活性,可分解各形态的磷并对茶叶儿茶素含量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金花白茶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