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采用《化学农药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推荐的“小烧杯法”,测定10种易在水中分散的常用农药助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并筛选出5种对蜜蜂毒性较高的农药助剂测定其在4-12月之间对意大利蜜蜂的致死中浓度,寻找致死中浓度随月份变化的规律,并对蜜蜂体内生物解毒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寻找其致毒机理。明确了常用农药助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毒力情况、生物学参数影响,对毒性较高的农药助剂对蜜蜂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农药制剂加工过程中选择对蜜蜂低毒的农药助剂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小烧杯法”测定了10种常用农药助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结果表明:农乳601“在24h、48h对意大利蜜蜂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7117.66和2671.00mg/L;乳化剂OP-10在24h、48h对意大利蜜蜂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625.19和1733.93mg/L;农乳700#在24h、48h对意大利蜜蜂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359.93和10019.75mg/L;农乳1601#在24h、48h对意大利蜜蜂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8378.44和10461.48mg/L;宁乳34#在24h、48h对意大利蜜蜂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1719.52和8524.98mg/L;AEO-3,DMF(二甲基甲酰胺),吐温-80、EL-20和农乳2000#5种农药助剂在48h致死中浓度均大于20000mg/L。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蜜蜂急性经口毒性的分级标准,10种常用农药助剂均属于低毒。采用“小烧杯法”,由4月至12月在每月中旬测定5种较高毒性的农药助剂对蜜蜂的致死中浓度,寻找农药助剂对蜜蜂毒力随月份变化的规律。发现5种常用农药助剂对蜜蜂的毒力都有此规律:在4月,农药助剂对蜜蜂的LC50值较高,随后上升;于5月达到LC50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在6、7月持续降低,降低幅度不大;于8、9月LC50值有一个小的上升,但LC50值小于4月的LC50值;到10月之后,LC50值持续下降,于12月达到最低值。24h和48h LC50值均有此规律,相比而言,24h的LC50值变化量大于48h的LC50值变化量。研究了5种较高毒性的常用农药助剂不同浓度对意大利蜜蜂体内主要解毒酶及靶标酶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羧酸酯酶比活力在一定农药助剂浓度范围内,随着农药助剂浓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当达到一定浓度后,羧酸酯酶比活力随浓度增大而减小,24h和48h都有此规律,且48h时羧酸酯酶比活力大于24h羧酸酯酶比活力,但各浓度之间差异性不明显;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农药助剂浓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24h和48h都有此规律,但24h与48h之间无规律,各浓度之间差异性不明显;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与农药助剂浓度之间无相关性。即此5种农药助剂对意大利蜜蜂体内主要解毒酶及靶标酶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