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以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渗透性增加,蛋白渗出增加,导致动脉氧合障碍造成肺组织损伤的疾病。已有临床和实验的数据证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多少与急性肺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急性肺损伤发生时,中性粒细胞大量募集,伴随着肺水肿的发生和气道上皮和内皮的损伤。在肺损伤的急性期,肺泡II型上皮损伤,功能破坏,使得肺泡表面顺应性下降,表面张力增加。随着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破坏,富含蛋白的液体渗透进入了肺泡间隔或肺泡中,随着内皮的破坏,上皮的损伤,使得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减少,从而使得液体输送也相应减少,从而导致肺水肿的加重。是否可以通过对骨髓中性粒细胞的调控达到控制急性肺损伤的目的是我们想要研究的关键。本实验从两个方面研究。(1)通过mTOR对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其在急性肺损伤模型中的作用。(2)通过白细胞介素1β在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化中的调控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第一部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化中的调控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目的:研究mTOR对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其在急性肺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4-5周龄C57BL/6健康雄性小鼠,提取骨髓原代细胞,rapamycin和Torin-1干预骨髓中性粒细胞体外液态和半固态培养,流式分析中性粒细胞的各群比例。健康6-8周龄mTORflox/flox-LysM-Cre小鼠与同窝生的WT小鼠,分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mTORflox/flox-LysM-Cre+NS, WT+NS)和急性肺损伤小鼠(mTORflox/flox-LysM-Cre+LPS, WT+LPS),实验组小鼠予10mg/kg LPS气道滴注,24h后处理小鼠,检测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总数,分类计数,肺组织HE染色,Q-OCR检测炎症因子改变。结果:体外实验中mTOR抑制剂干预后对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中mTOR敲除BALF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无显著性差异,肺组织炎症因子无显著性差异,骨髓中WT较mTOR敲除小鼠中性粒细胞分化成熟度高。结论:从结果看,mTOR抑制剂Rapamycin和Torin-1抑制中性粒细胞分化。体内数据并不能得出完整结论。第二部分白细胞介素1β在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化中的调控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在骨髓中性粒细胞分化中的调控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已有本实验室的实验证明IL-1β在G-CSF促进中性粒细胞分化中起到协同作用,但具体时期不明。流式分选出中性粒细胞pro/mye, imNeut, mNeut三群分别培养,予以IL-1β和G-CSF干预,检测IL-1β促进中性粒细胞分化作用具体在哪个时期。健康8-12周龄C57BL/6雌鼠用致死剂量X射线辐照后随机分两组,分别尾静脉回输IL-1R-/-,WT两种等量的小鼠骨髓细胞,8周后,分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IL-1R-/- -WT+NS, WT-WT+NS)和急性肺损伤小鼠(IL-1R-/- -WT+LPS, WT-WT+LPS),实验组小鼠予20mg/kg LPS气道滴注,24h后处理小鼠,检测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总数,分类计数,肺组织HE染色,Q-OCR检测炎症因子改变。取全肺测血管通透性,肺湿干比以及生存曲线。结果:IL-1R-/-干预主要在由干祖细胞向幼稚细胞分化,非成熟中性粒细胞向成熟中性粒细胞分化两个阶段起作用。体内实验中,ALI造模后BALF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无明显改变, IL-1R-/- -WT小鼠外周血和骨髓中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成熟度下降。而在肺血管通透性,肺湿干比,急性肺损伤生存曲线中无明显改变。结论:白细胞介素1β敲除对中性粒细胞分化的促进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干祖细胞向幼稚细胞分化,非成熟中性粒细胞向成熟中性粒细胞分化。IL-1R骨髓特异性敲除对外周血炎症有所改善,对急性肺损伤肺部症状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