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乡土女性的日常心理戏剧——论孙惠芬的乡土小说创作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惠芬,是东北当代文坛一位极具特色的乡土女作家,从《海燕》杂志1982年5月号上的处女作《静坐喜床》起,笔耕不辍,以她忧郁的乡土之恋,表现了辽南乡土女性在时代的文化变迁中,承袭着独特历史的日常挣扎;并以心理戏剧的小说文体形式,容纳了她独特的发现与关怀,在创作上爬上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峰,吸引了众多评论家及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2002年冯牧文学奖、曹雪芹长篇小说奖及鲁迅文学奖的得主,她始终作为乡村的“歌者”,以其“农村人”的身份进行创作,不仅为我们避开民工文学里大规模的赤裸裸的苦难叙事,而以极深入的笔触和巨大的篇幅来演绎了弱势中的弱势----乡村女性在现代化风潮中的文化心态和生命欲求,以其独特的性别经验来状写乡土女性的人生戏剧。为当代文坛,为中国乡土文学史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   孙惠芬的文学成就获得读者和批评家的好评,但是对她的意义研究得很不够,至今没有一篇全面论述她创作的综合性论文。本论文以孙惠芬笔下的乡土女性为核心,以日常心理戏剧的文体为落点,试图全面研究孙惠芬乡土小说的创作物质与美学风格。通过其小说构成形式及原型解析来探寻其创作的精神源头及忧郁的诗性本质,去探寻孙惠芬小说文本表层之下的深层心理内容。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孙惠芬文本序列表层文化镜象的解读,从母女同体、母子共生开始,到家之内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利益结盟,发现在父权文化的狭小空间中,女性日常生活中无奈的心理对抗。这是解读孙惠芬创作灵感源泉,最不容忽视的精神情感力量。第二部分是通过对女性身体引发的乡村伦理悲剧的分析,探讨女性以身体为中心所维系的整个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在悲剧的形式中发现乡村女性无以逃遁的挣扎处境。第三部分是把孙惠芬笔下的乡村女性生生世世难以逃离的悲剧命运,纳入历史文化宿命的原型序列,在原型同构的关系中,发现她对乡村女性生命的关怀的历史化倾向。本论文通过三部分的逻辑递进,力图在孙惠芬对于女性思索的戏剧阐释中,发现她悲凉的乡土情感升华为诗性美学风格的心灵奥秘,以及如何建立起自己忧郁的生命诗学。
其他文献
电能是油田生产的重要动力,随着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用电量将不断增大,减少电能在生产输送、分配及利用中的耗费,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对于保证油田正常生产,提高油田经济
本文研究藏语语尾的主观性特点。藏语语尾可以表达多种语法范畴。在日常交流中,语尾还能同时用来表现说话者对所说命题的主观认识、情感与态度,具有鲜明的主观表达色彩。本文
学位
针对化纤行业粘胶短纤维生产线纺丝机、牵伸机上使用的西门子6SE70系列变频器,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各种故障报警的维修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供有关维修人员在维修变频器时借
华北沦陷区文学作为一种特殊时期的文学,有着独特的文学生产机制和实践经验,记录了作家在沦陷时期的心灵活动,为中华民族对困境的反思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中国文艺》杂志是华北
从利益衡量及总体效益来看,采用/△转换节能保护装置是最适应目前油田抽油机的实际状况。 Judging from the interests of the overall benefit and the point of view, the
《边城》可以说是成就“沈从文现象”最有价值的推动力,以往对《边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小说内容与创作背景的研究,而忽略小说形式的“内容批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以《边城
本文旨在记录、整理、分析泉港方言语音系统。鉴于前人对泉港方言涉及甚少,同时,由于其分布区域的特殊性---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南面与泉州市的惠安县(通行闽南
目前学术界对俞平伯新诗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还很少见。并且研究范围也不够全面,大都局限于诗集《冬夜》,对于俞氏其它诗集里的作品少有涉及;研究的程度也不够深入,拾人牙慧泛泛而
学者们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往往更多地关注元杂剧与明清传奇,认为明杂剧都是一些二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品。不可否认,同元杂剧与明清传奇相比,明杂剧确实没有那样多的震古烁今的大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