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海绵为基体的吸油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与使用,在石油的开采、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泄漏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给生态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现如今,使用吸油材料处理漏油、溢油事故是较为经济有用的方式之一。可是,市面上现有的吸油材料大多数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制备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已被吸收的油类无法再次回收使用、循环使用性差、使用后的吸油材料容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等。因此,研究出一种可以被广泛使用的新型环保吸油材料显得相当重要。本论文选用孔隙率高达99%的三聚氰胺海绵作为基体材料,对海绵进行疏水改性并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对不同改性方法下得到的吸油疏水材料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在三聚氰胺海绵骨架上包覆了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的吸油树脂涂层,从而提高了海绵的油水选择性。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涂层在海绵骨架上呈现“膜”状包覆,而聚丙烯酸丁酯涂层在海绵骨架上呈现片状分布。前者的吸油效果更好,在单体用量为1.5mL时,对豆油的最大饱和吸收量为29.8g/g,同时,疏水效果也更好,水接触角为126°。后者在丙烯酸丁酯用量为8mL时,对豆油的最大饱和吸收量为11.3g/g,水接触角在96°。包覆两种疏水涂层后的海绵仍具有一定弹性,便于对已吸收废油的回收。(2)通过向海绵骨架上包覆颗粒粒径为38.8nm的二氧化硅提高海绵表面粗糙度,同时引入大量羟基,再利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硅烷化疏水改性,得到疏水吸油海绵材料。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380℃时出现一次失重,对柴油、豆油、正己烷等多种油类都有很好的吸收效果,其中对四氯化碳的吸收量高达109g/g,水接触角为138°。有较好耐用性,循环使用12次后仍表现较好疏水性。改性后海绵网状骨架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具有较好弹性,方便对已吸收废油的回收。改性后的海绵可以浮在水面上,在与真空泵连接后,即可实现对油水混合物的连续分离回收,并且可以净化含有乳化剂的油水混合物。(3)通过简单的溶液浸渍法利用三聚氰胺海绵骨架上带有的氨基基团进行疏水改性,得到了具有油水选择性的吸收材料。选用正己烷作溶剂,甲基三氯硅烷的体积分数为0.5%时,得到的改性材料性能最好,测得水接触角为146°,对柴油、豆油、甲苯等多种油类都有较好的吸收效果,其中对四氯化碳的吸收量最高为145g/g。改性过程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复杂的流程,具有制备周期短,使用方便快捷的优点,改性材料的油水选择性得到显著提升。(4)采用共沉淀法得到了粒径约为56.4nm的Fe3O4颗粒。该颗粒在三聚氰胺海绵上包覆两次后再利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硅烷化改性得到的海绵疏水效果最好,水接触角为145°。通过能谱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得到了带有磁性的吸油海绵材料。同时,可以利用海绵具有的磁性在吸油后进行回收。通过多种方法改性三聚氰胺海绵,制得疏水性能较好,吸油能力较强的海绵基吸油材料,有望在多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由于六价铬对人体和植物有非常严重的毒害,因此水质六价铬的测定是当前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配制混合酸以及含酸显色剂简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六价
于常温条件下,生物滴滤塔将陶粒与WD-F10-4设作为填料净化处理硫化氢废气(H2S),研究H2S负荷、气体停滞时间等指标不同时对生物滴滤塔性能形成的影响。总结本次实验研究历程,
当前我国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做好强化意识、完善制度、引入技术、全面掌控的工作,对于各环节都不能放松,才能促进质量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增强,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本文从控制水环境监测质量的角度开展了研究,以期通过本次研究能够让我们获得质量更高的水资源。
苏轼的咏物词多为借物抒情,体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世界观.其词常用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手法构成其浪漫主义艺术风格.苏轼不能作为豪放派的代
目前,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支付方式之一。但是,信用证坚持的独立性原则,使得其与基础交易合同相分离,这给他人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创造了条件,破坏了信用证的正常运转
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设施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满足人们对于其使用功能的需求,作为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施也开始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物质载体,承担着传递地方文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动乱时期,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弱,曾经作为主要意识形态的礼乐文化遭到破坏。社会的急剧动荡使得社会固化的结构有所松弛,士阶层开始独立起来,通过著书立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音乐交流的加强,各种各样手风琴和独具异国风情的音乐作品被引入。各国手风琴作品的融合与激情碰撞使人们认识到了手风琴新的魅力,为中国手风琴的发展代来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