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渗透油藏中,注气开采的驱油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驱替压力。只有当驱替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时,才能达到混相驱替。在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过程中,国内只用到了确定最小混相压力的少数几个方法,如细管实验法和经验公式法。采用高压观察窗观察了不同油样与二氧化碳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界面形态,确定了二氧化碳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并比较了原油性质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模拟油粘度和密度的增大,二氧化碳-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升高,说明粘度和密度对最小混相压力有一定的影响。分别通过气水相对渗透率实验和气油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得到注气开发过程中气水、气油相对渗透率随注气压力的变化关系,当岩心渗透率比较接近时,得到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比较接近,特征值的不同是由岩心内部孔隙结构所决定。对相同渗透率的岩心来说,在不同气体注入压力下,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趋势相同,随着气体注入压力的增加,气体相对渗透率变化速度增加。对相同渗透率的岩心来说,随着气体注入压力的增加,气液两相达到相同渗透率的时间减小,并可以在更高的含水饱和度下完成。在不同驱替压力下,驱替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油相相对渗透率都有大幅度降低,但气相相对渗透率没有显著增加,随着驱替压力的不断提高,获得的最终气相相对渗透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