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约翰·济慈(John Keats,1895—1921)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生平发表了三本诗集,分别是1817年的《诗集》,1818年的《恩底弥翁:诗歌罗曼史》以及1820年的《拉米亚,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节的前夜,及其他》。其中《恩底弥翁》是济慈创作的第一首叙事长诗,共四篇,长达四千多行,被认为是其创作的转折点,在该诗中,济慈将其逐渐成熟的诗学观付诸实践,为接下来的名篇创作奠定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济慈(John Keats,1895—1921)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生平发表了三本诗集,分别是1817年的《诗集》,1818年的《恩底弥翁:诗歌罗曼史》以及1820年的《拉米亚,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节的前夜,及其他》。其中《恩底弥翁》是济慈创作的第一首叙事长诗,共四篇,长达四千多行,被认为是其创作的转折点,在该诗中,济慈将其逐渐成熟的诗学观付诸实践,为接下来的名篇创作奠定了基础。该诗改编自希腊神话,讲述了拉脱马斯山的牧羊首领恩底弥翁和月神戴安娜的爱情故事。目前,国内外就该诗的主题、影响、创作背景、译介、济慈的诗学观、政治观、女性观和自然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鲜有从诗歌中的植物书写切入,探索诗人创作过程中情感变化的相关研究。本文作者发现,济慈在该诗中描写了大量植物,并赋予这些植物以丰富的象征意义,本论文的“植物书写”就是围绕诗中的这些植物的象征意义来展开研究的。在诗中,有些植物的象征是约定俗成的,如黄水仙、桃金娘、罂粟等,这些植物的象征意义受到英国乃至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另外一些植物的象征是个人化的,如花苞与青春,枯叶与衰老,绯红的玫瑰和被玷污的爱情,诗人将这些植物与人们广泛共有的联想相联系。本文认为,济慈运用这两类象征,表达了他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选择时,在诗歌创作三个阶段的情感变化:在诗歌创作初始阶段,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热爱;在创作中期,诗人意识到现实中美好与残酷并存,表达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犹豫徘徊;在创作后期,诗人曾经的理想走向幻灭,表达了对当下现实的热爱。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该诗中植物的象征意义,运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的理论,来研究诗人从理想走向现实的情感变化。本文将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分析《恩底弥翁》第一篇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例如花苞、黄水仙、芦苇、紫衫等,论证济慈开始撰写长诗时,他对理想的喜爱,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诗人对理想的坚定和兴趣,二是他对现实的恐惧和痛苦。第二章分析诗歌第二和第三篇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例如桃金娘、荆棘、金盏花、茉莉等,论证济慈在诗歌创作的自我探索过程中,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犹豫徘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济慈对现实矛盾的情感,二是他对理想的兴趣和热爱。第三章分析诗歌第四篇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例如风信子、西洋樱草、罗勒花等,论证济慈在即将完成长诗时,他对现实的喜爱,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济慈对曾经的理想走向幻灭后的痛苦,二是对当下现实的热爱。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结论,济慈在《恩底弥翁》中的植物书写,是当时他的诗学观的一种体现。其背后所反映的情感变化,则是由于诗人在写诗过程中遭遇现实困境和理想抱负相冲突所造成的。论文的学术意义在于,本文关注诗歌中植物书写这一细节描写,来深入探讨其背后诗人的情感变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另外,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冲突的处理,对于人们在奋斗过程中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经济发展模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制造业具有重要的位置,就传统的制造业而言,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低产品附加值维持发展,加之不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基于此,A公司成立10年来各方面都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样的形势给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随着A公司的不断发展,原有绩效管理体系的缺陷越发明显。本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中的文本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导致了信息过载的现象,对大量的文本信息进行高效且准确地分类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文本信息往往具有多个标签,单标签文本分类已经难以对文本信息进行准确地定位,多标签文本分类逐渐成为自然语言处理中基础且重要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对多标签文本分类的特征提取和文本表示技术展开研究,构建了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多标签文本分类模型。本文的主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量的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加剧向城市涌入,他们长期在外地工作,将自己的老人和子女留在农村生活,他们便成了留守家庭,子女便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儿童长期时间不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教养、指导和关爱,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凸显,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便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相关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家庭和谐以及全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始于18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他逐渐意识、发现和建立起剩余价值理论学说。首先,马克思在各类经济学手稿中分析了剩余价值的表现结果“异化劳动”的各种规定性、解剖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厘清了资本对劳动剥削“合情合理”的“障眼法”——劳动与劳动力概念的混同、揭开了雇佣劳动的真实目的;其次,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逼迫工人阶级无止境地进行剩余价值生产的社会现实下,无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之后,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新的国情与发展需要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
为了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从1992年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试点工作至今,我国在构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法律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是改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良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对立法和执法现状的考察,发现我国存在四个方面的法律问题:城市
在我国当前医患关系渐趋紧张的态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依法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平安医院建设,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有力举措,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至关重要,如何通过多元化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缓和医患之间的关系矛盾,在一起医疗纠纷事件中,如何尽可能的保护患者的合法利益,促进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同时给医疗人员提供一个安全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公布已实施一年有余,条例中明确提出“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其中,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确在有关申请权滥用方面做了规制,但就条例本身而言,规定的过于模糊,而且对这方面的规制少之又少,无论从法律还是实践,并不能做到有效的规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滥用行为,问题还依然存在。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至今天,在“滥用申请权的判断标准”上,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政策的鼓励,市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需求的升级,农村休闲农业的需求日益增长。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旅一体化的新兴业态,它在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平衡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城市知名度上也有着长足的影响,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关联产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传承历史文化,提高环保水平具有长远现实意义。综合来看,惠水县好花红镇休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疾病谱也有所转变,这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问题产生威胁,国家和个人对健康问题也越发关注,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医疗科学研究的发展,医疗科研人员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医院科研人员主要由临床医务人员构成,他们往往都肩负着多重工作任务,工作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工作压力巨大,尤其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员工的职级评聘、职务晋升都与其科研成果直接挂钩,这众多的压力影响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