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指挥棒,一直影响中学历史教学,“考什么,教什么”是教师立足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因果关系”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从未间断,近几年已有日益趋重之势。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史学研究颇为丰厚,相关的“因果关系”之探讨在不断发生变化。《鸦片战争》作为高中历史中的重要一课,体现了“因果关系”的教学思想。本论文从“因果关系”的基本内涵出发,在对高中生如何看待鸦片战争爆发和战败的原因基础上,借助史学研究成果和历史教学实践对《鸦片战争》体现的“因果关系”的处理,重构了《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并由此引申出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该坚持的基本准则:首先,基于学情适当地调整“因果关系”教学难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其次,基于历史理解呈现“因果关系”的整体面貌,以历史理解为突破口,重返历史现场和历史实际;最后,基于探究情境组织“因果关系”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主题研究性学习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活动。试图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因果关系”的分析更加透彻,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