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约束处理方法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chang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电能需求日益增长,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加强,规模越趋庞大。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以全网的供电成本或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按照等微增率法和协调方程式进行调度,是实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是运行环节中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世界各个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调度原则。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一个高维、非凸、非线性的有约束优化问题,因此对该问题的求解尤其是相互耦合约束条件的处理十分困难。我国电力系统长期坚持集中调度,集中调度将使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求解更加困难,亟需找出一种大电网经济调度求解的有效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机组耗量微增率和罚函数用于约束处理过程,优化经济调度问题的求解,主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建立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的模型,并对本文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包括经济调度问题约束条件的内容、约束条件的传统处理方法和本文实验所用的传统粒子群算法和传统差分进化算法,为下文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其次,针对不考虑阀点效应的经济调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约束处理方法。在每次迭代中,根据系统功率需要上调或下调的不同情况,使用各机组的耗量微增率,有规律地将等式约束违反量分摊到各机组的出力中,通过不断循环满足约束。并采用传统粒子群算法和传统差分进化算法,用6机组、15机组、20机组、38机组、110机组、140机组6个算例进行仿真,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发电成本,并且可以避免大量无效解的产生,降低了算法的计算时间,提高了求解效率。最后,针对考虑阀点效应的经济调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约束处理方法。设计惩罚因子随迭代次数递增的分段罚函数,并在每次迭代中根据每个机组的出力占比将等式约束违反量分摊一次,以促进等式约束的满足。并使用差分进化算法,其变异算子随迭代次数线性递增,交叉概率随迭代次数线性递减,采用3个算例,通过该方法与静态罚函数、分段罚函数但不加出力分摊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通过该方法与经济调度问题的其他现存求解方法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能在保证优越求解结果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求解稳定性。
其他文献
【正】 目录学家论传统目录学,注重于官修书目、史志书目、私藏书目、版本书目、专科书目,乃至释藏、道藏目录,而对刻书书目却鲜有涉及,特别是对坊肆刻书的书坊书目更绝少提
随着生态的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的园林绿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极大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花卉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种植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支柱,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数据的管理方式,为信息化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当前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深入融合到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之中,
目的:本研究通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检测对照组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IgG、IgM抗体、IL-6及IL-8水平,以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及IL-6、IL-8与急
【正】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阐明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是一种高效的绿色环保电源,用于车载能源具有低温快速启动、对燃料适应性强、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转换率高、可靠性高等优点。车用燃料电池组通过装配压力使其各组件连接在一起,装配压力的大小会对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GDL)的多孔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传输特性,这对PEMF
从生态系统、物种、遗传3个层次对河南省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南省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安全等措施,为合理地开发
进入2006年春季之后,河南省小麦相继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小麦生长由冬前以根、蘖、叶等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转变为根、叶、蘖、茎、穗等营养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群体和
针对当前激光网络节点拓扑结构分布均衡化差的问题,在研究激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路由树的激光通信网络节点均衡拓扑分布方法。构建激光网络节点的路由树结构,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其中技术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关于技术进步的研究主要基于中性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在Hicks创造性提出技术进步存在方向并通过Daron Acemoglu进行理论和实证的扩展研究后,学者们逐渐展开对技术进步方向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往往并不是呈中性的,会由于特定的原因偏向于某一个因素,由此关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相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