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的连续倒塌往往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因而成为土木工程领域关注的国际热点。然而,对隔震结构连续倒塌尤其对其倒塌动力响应的探索目前却鲜有研究。隔震系统水平刚度及其对上部结构转动的约束能力均较小,这就降低了隔震层抗连续倒塌的冗余度。因此相较于传统抗震结构,其连续倒塌力学行为和抗倒塌能力均有很大不同。此外,在结构连续倒塌的研究中,对结构鲁棒性的分析和对其评判指标的探索,也是个相对新鲜的重要议题,而对于隔震结构,该项研究几近空白。加之目前针对于结构鲁棒性的研究并未充分考虑随机性的影响,使得结构鲁棒性的随机性本质未得到足够重视。因此,本文以隔震支座意外缺失而产生初始损伤作为前提条件,对隔震结构在多向动力耦合激励下的连续倒塌机制及随机鲁棒性等方面展开研究。(1)多向动力耦合激励下隔震结构连续倒塌机制建立隔震结构在多向动力耦合激励下的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隔震结构仅考虑竖向不平衡荷载与考虑多向动力耦合激励作用下的倒塌动力响应的差异;对隔震结构剩余体系在多向动力耦合激励下的受力状态及损伤发展过程进行推演。得出隔震结构在竖向不平衡荷载与水平地震激励耦合的动力连续倒塌基本规律。(2)地震动特性对隔震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根据不同地震动特性,选取60条地震动记录,按其频谱特性、幅值特性及持时特性进行分组;基于随机IDA方法对隔震结构进行抗倒塌能力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地震动特性与极限荷载系数的关系;计算隔震结构在不同特性地震动作用下的倒塌失效概率,揭示地震动特性对隔震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3)多向动力耦合激励下隔震结构倒塌失效模式评判列出隔震结构在竖向不平衡冲击与水平地震作用耦合激励下可能出现的三种失效模式,基于考虑变形及滞回耗能的双参数损伤模型计算结构损伤指数,以损伤指数作为性能指标,建立隔震结构不同失效模式的极限状态方程,依据可靠度理论计算不同失效模式下的结构失效概率,以此评判结构最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4)随机鲁棒性指标提出及应用依据二次四阶矩可靠度理论,结合结构及地震动双随机性的影响,提出隔震结构随机鲁棒性指标;对比分析仅考虑结构随机、仅考虑地震动随机及考虑结构-地震动双随机的隔震结构鲁棒性指标之间的差异,揭示随机性对鲁棒性的影响。分别基于结构极限性能、累积损伤及风险模型,建立不同性能的随机鲁棒性指标,并结合不同失效模式,计算隔震结构随机鲁棒性指标,为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鲁棒性的评估提供有效判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