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l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反应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aiyangkai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Al金属间化合物因其拥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原料成本低廉、密度低以及高温下抗氧化和抗硫化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高温轻质结构材料,从而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然而Fe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如室温脆性较大,高温环境中强度较低,这严重限制其在其他顶尖行业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可能方法是研究开发FeAl基陶瓷增强复合材料。本文利用Fe和Al粉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利用Fe-Al-Fe2O3体系的放热反应,原位热压合成了A12O3/FeAl复合材料;利用Fe-Al-A12O3体系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A12O3/FeAl复合材料。在对产物性能研究过程中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谱色谱仪(EDS)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不同体系的物相组成及反应过程,并研究了A12O3不同添加方式及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晶粒大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材料的密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讨论了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及强韧化机理。各体系均经1250℃烧结并保温1.5h,所合成产物的XRD结果表明: Fe-Al体系通过热压烧结所得产物主要物相为FeAl相。Fe-Al-Fe2O3体系通过反应合成和Fe-Al-A12O3体系经热压烧结所得产物均主要由FeAl基体相和A12O3增强相构成。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利用Fe和Al粉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体为片层结构,含有少量Al2O3相。Fe-Al-Fe2O3体系通过反应合成的材料基体也为片层状,增强相A12O3分散在基体和晶界处,随着增强相A12O3生成量的增加,颗粒逐渐增多,阻止基体颗粒的长大,基体晶粒得到细化。当生成量超过一定比例时,则会导致第二相粒子陶瓷颗粒出现一定的团聚现象。材料的断裂方式为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材料重要的增强增韧机制为第二相强化、细晶韧化、裂纹的偏转与桥联和残余应力场增韧等。物理及机械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体系中随着增强相生成量的增多,试样的密度值的变化趋势逐渐变小,硬度的变化趋势逐渐增大;而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呈峰值变化,在A12O3含量为1.2wt%时,试样的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1329.22MPa,在A12O3含量为0.8wt%时,试样的断裂韧性达到最大值29.95MPa·m1/2。相对于不含增强相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抗弯强度(1279.96MPa)和断裂韧性(24.80MPa·m1/2),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其他文献
水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人民的一切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的支撑。但是随着人类的开发开采活动,水资源总量急剧减少,水污染也十分严重,致使一些地区处于严重缺水状态,目前水资源出现
编辑同志:rn上个月,我接到某公司的短信,通知我已被录用并要求按时参加培训.为期6天的岗前培训结束后,公司跟我签了劳动合同.随后,公司又利用周休息日组织了4天的培训.我本以
期刊
On September 20,Lijiang 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Ant Financial signed a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to fully connect the entire Lijiang Town into Alipay,whi
“罗森塔尔效应”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实践成功了的心理方法,它是指教师的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其基本观点为人性是善的、积极
根据晋北和辽西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及力学机制,分析了1998年张北Ms 6.2地震前后出现在震中外围地区的重力异常变化,对沿深部断裂附近出现的重力异常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沿深部
近年来,为了减少由于煤炭燃烧产生过多的CO2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急需能在高温烟气中直接吸收CO2的高性能材料。到目前为止,已有沸石、水滑石、陶瓷材料等多种CO2吸收材料,其中锂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光催化技术是解决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开发具有高量子效率、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高活性光催化剂则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所在。钨酸亚锡(SnWO4)因其具有可见光响应(禁带宽度约1.7eV)和资源丰富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α-SnWO4晶体中的载流子迁移速度慢以及电子-空穴复合速率较大等缺点导致其光催化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钨酸亚锡在催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工作针对钨
准确把握青海所处历史方位,正确认识青海所处的发展水平和层次,是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根本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