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兴起的大背景下,本文从民俗学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口述史研究法,对湖北鹤峰柳子戏传承的文化生态环境、传承现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保护性发展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课题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概括目前学术界对民间小戏以及鹤峰柳子戏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第一章)介绍鹤峰柳子戏的流传区域,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揭示柳子戏产生和传承与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的内在关联。第三部分(第二章)重点介绍鹤峰柳子戏的传承现状。柳子戏作为鹤峰县标志性文化之一,在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梳理鹤峰柳子戏在长达数百年时间中的发展脉络,指出柳子戏的变化和发展。其后,从民俗学的视角,运用口述史研究法来探讨柳子戏的传承现状,以大量的口述材料为依据分析柳子戏的传承。并以两位柳子戏代表性传承人的采访资料和生活史为例,说明鹤峰柳子戏传承人的历史现状。最后,还详细介绍了柳子戏的传承形式和各个表演因素。第四部分(第三、四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大量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探讨鹤峰柳子戏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强调鹤峰柳子戏保护的迫切性。问卷调查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科学比较和图表分析,真实反映柳子戏传承现状及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本部分将统计分析方法带入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尝试,以求得到更科学的数据,更好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