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质品具有销售周期短、期末未售出产品残值低、需求不确定性大等明显特征。鉴于以上特征,为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使零售商在有限资金投入基础上获取更大利润,同时降低资金占用的风险,信用支付策略应运而生:供应商给予一定信用支付期,允许零售商收到货物后延迟支付货款,且信用期内无需支付利息。对变质品的信用支付策略,有利于零售商的资金周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供应商有效地掩盖价格歧视行为,更好的了解零售商的信用状况,并借此加速变质品的库存周转率,降低原料浪费及变质品损耗,从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节约社会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信用支付为供应商增大销售量的同时,也使其承担了一定的坏账及违约风险;而零售商在享受信用支付带来的机会投资收益的增加的同时,也承担了由于订购批量的增加而带来的变质物品数量增多而造成的资金损失。研究丰富了库存优化与供应链协调的研究内容,成果对经营变质品的企业优化库存及有效配置资金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对有限社会能源的节省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供应商为零售商提供信用支付优惠条件下变质品的最优库存决策模型以及信用支付的相关问题。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归纳如下:1)首先对变质品库存国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分需求率、变质率、缺货与否、通货膨胀、多库存等问题进行总的概括。然后针对信用支付的问题研究综述,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对信用支付的已有研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可行的研究方向。2)阐述了变质品库存理论以及信用支付的相关问题,就信用支付的不足与改进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了信用支付的各种不足以及在当今商业环境下所面临的风险。3)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于供应商提供给零售商信用支付优惠的情况下,主要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信用支付方式不同时,分别探讨了定期信用支付、基于批量的信用支付、基于总量的信用支付等三种方式下,针对变质品零售商库存模型,建立最优订购策略,并利用算例对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