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承包权退出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并没有与城市同步发展,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经济水平差距日渐扩大,“三农问题”也越来越凸出。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地流转效率不足、耕地撂荒,这些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越发严重。在现实背景下,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民退出农地承包权,成为缓解农村问题的关键。推进农地承包权退出,能够将分散、细碎的耕地资源集中,将退回的承包地进行综合整治,使闲置的耕地资源被充分利用,提高耕地利用率;能够为具备退地意愿、希望进入城镇生活的农民实现资产转换,并通过退出补偿,令退地农民安心进入城市生活、工作,实现城乡资源互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城镇化快速发展仍然会是中国发展的主题,农地承包权退出是促进“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途径。本文通过总结各地农地承包权退出及补偿实践经验,为农地承包权退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启示与指导;通过学者对农户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农民提出不同的退地补偿办法,为农地承包权退出补偿实践工作提供意见参考。本文按照“界定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分为六个部分,以保障农民的权益为切入点,考察承包权退出的模式以及对农民的补偿,构建畅通的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路径。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绍本文的写作目的。第二部分,农地承包权退出的概述。对农地承包权退出作整体概述,包括农地承包权退出的具体含义、建立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的必要性。论述建立农地承包权退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明确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建立的法理,论述退出机制在解决“农地稳定与农地调整”矛盾、扩大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等问题中,所能起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当前我国农地承包权退出的典型模式考察。现今虽然没有统一的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的规定,但在各地已经开始了尝试性实践工作。本章对各地进行的农地承包权退出实践进行评价,主要从三种模式的运行方式入手,结合试点地区农民的反馈,对三种模式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其中的优缺点,从中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的构建获得启示。第四部分,农地承包权退出的条件。由于承包地涉及到农民的土地保障,以及从农村人到城市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问题,因此不能完全放开退出农地的门槛,应当设置一定的条件,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允许有能力的农民退出承包地。明确承包权退出的主体是农民个人,在农民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况下,综合农民的收入和居所的稳定情况,设置条件。第五部分,农地承包权退出的补偿机制。探索农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机制,以农地的财产属性为主、社会保障性为辅对补偿的依据进行论述。明确补偿的责任主体为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在补偿标准上从“有损失即有补偿”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农民土地价值的构成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土地利益。在补偿方法上,提出探索多样化退地方式的可能。第六部分,结语。对论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对今后构建承包权退出机制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要重视试点工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退地机制的设计。
其他文献
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的实施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耕地撂荒现象,而补偿标准、补偿范围以及补偿方式直接关系农户的切身利益,影响其退地决策,故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
构建了一种基于渗透脱水模式的自动进样微流控结晶芯片.该芯片通过真空预脱气将包含蛋白质和结晶剂的液滴自动分配至结晶微腔阵列中,然后利用集成的一排包含不同浓度盐溶液的透
通过选择不同还原剂分别制备了表面Au(Ⅰ)含量为0和21.52%(原子分数)的纳米金胶体.通过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实验,显示纳米金表面金元素价态对内皮细胞生长行为无显著影响;但游离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锐钛型TiO2表面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其中化学吸附包含双齿双核(BB)和单齿单核(MM)在内的4种可能的吸附构型.
目的:关节软骨缺损和退行性变仍然是骨科医师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存在于软骨细胞外基质中的连接蛋白N-端肽(LPP)可诱导类软骨细胞中聚集蛋白聚糖和II型胶原的合成。软骨干/前
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任务日益紧迫。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方面,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办外交,进一步理清这一领域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体
一、一般规定 1.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连续5d稳定在-3℃以下时,按低温季节施工。
以记载武陵地区相关内容的汉文文献为文献源,分别对秦汉郡县制度时期、唐宋羁縻制度时期、元明至清初土司制度时期、清代改土归流后府县制度时期、清末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