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及其经营绩效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xie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经济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大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市场逐渐国际化,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跨国经营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有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探讨成为了政府,企业和理论界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   本文以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背景为切入点,回顾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贡献,对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及企业经营绩效的内涵进行了合理的界定,引用了史蒂芬·H·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雷蒙德·费农的产品周期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刘易斯·威尔斯的规模技术理论、拉奥提出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彭罗斯的资源基础论等经典的企业国际化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对中小型企业的进入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分析不同国际化进入模式的内在特征,归纳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实践路径。基于国际化进入方式的层级结构以及国际化程度理论,进一步从股权进入模式和非股权进入模式两个方面分析国际化进入模式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以及归纳在不同际化进入模式下,企业经营绩效的考核侧重点。依据平衡积分法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企业股权进入模式和非股权进入模式下的绩效评价指标。最后文章引入天津威铭实业有限公司案例,分析其国际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企业经营绩效指标的变化。   企业国际化的进入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由于进入方式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呈正强化的作用,所以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以及自身国际化发展程度,合理选择国际化的进入方式。在不同的国际化进入方式下,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各有侧重点,做好经营绩效评价将有助于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提高企业竞争力。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内十几亿人对通信服务的巨大需求,使中国电信业在二十年来高速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但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政府对各行业政策性扶持力度逐渐减弱,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以往政策扶持下的相对垄断逐渐转为以市场竞争为主。入世后,外国投资者可进入中国的电信服务业,我国的电信市场将出现开放和竞争的局面。而面对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通信企业在技术逐渐向世界先进
电化学知识是新课标高考常考点,本文由考点统计、考点分析、考点启示三部分组成.通过统计分析,阐述考点的呈现方式,高考如何考核化学核心素养;组织必修化学教材电化学知识教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迅速崛起,科技创新已成为每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原本步履维艰的众多企业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管理咨询业伴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民营经济的成长以及海外管理咨询公司的进驻,已经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催生了一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