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西省芮城县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成就日渐突出,通过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招商引资等手段,先后对芮城县境内不同等级的文物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了很好的保护。但是,对于同样重要甚至价值远高于古建筑的古遗址资源,却鲜有相应的保护与开发措施,这些遗址资源由于观赏价值低、遗址信息解读困难等原因,一直未受到重视,而这些遗址资源如果遭受破坏,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对古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而为芮城县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以芮城县境内的七处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金胜庄遗址、西王村遗址、东庄遗址、坡头遗址、古魏城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七处古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着保护区划不合理、部分遗址无保护工程跟进、文物保护员缺乏专业素质、史前遗址展示困难、已对外展示的古遗址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并分析了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即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必要的经费投入及专业的人才队伍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内外古遗址保护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各个遗址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编制保护规划、注重保护管理、加强考古勘探、增加保护资金、引进专业人才的保护措施及建立史前遗址博物馆、整合遗址资源、推出芮城主题文化研学线路、申请创建专题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等开发利用模式和思路,以期对芮城县古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