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钢自复位节点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j978879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结构作为绿色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建筑形式,被广泛应用。钢结构最为重要的是其梁柱节点的设计,梁柱节点可通过刚度较大的焊接连接、刚度较小的螺栓连接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刚性连接。本文主要根据现有文献,将通过螺栓连接的半刚性节点进行改进,同时也是对目前现有的自复位节点的一种改进,现有自复位节点大多数是采用角钢耗能,本文将预应力筋应用于T型钢半刚性节点中,即将现有的角钢耗能自复位节点中的角钢替换为耗能性能更好的T型钢。使节点具有自复位能力的同时,具有更强的耗能性能,保证节点的延性。首先设计一标准节点,根据此标准节点改变节点参数,设置13个节点变参数模型,变参数分为四个系列分别为:CM(connect mode)系列试件、BP(bolt parameters)系列试件、TS(T steel)系列试件、PR(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系列试件。对13个不同参数模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对比模拟结果,探求不同参数对于T型钢自复位节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带有预应力筋的半刚性节点不具有自复位性能,自复位节点能够满足震后梁柱不发生塑性变形,且震后修复比传统焊接框架更为容易。螺栓等级与(一定范围内的)预应力筋的长短对自复位节点的影响较小;而螺栓个数、T型钢和预应力筋的相关参数会对自复位节点的性能带来较大影响。最后运用有限元软件中的连接单元法,建立自复位钢框架,并将节点性能代入框架中,对比自复位钢框架与焊接钢框架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并对自复位节点的不同布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复位钢框架震后具有更小的层间残余位移,且震后梁柱均处于弹性状态,能够达到自复位钢框架的设计理念。通过对自复位钢框架中自复位节点的位置布置研究,得出结论:将自复位节点只在边柱布置的钢框架自复位性能要优于只在中柱布置的钢框架。且各自复位节点均能满足“大震可修、易修”的设计初衷。
其他文献
基坑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支护结构受力过程中会形成坑角效应区和平面应变区,坑角效应区基坑水平位移变化明显,平面应变区相对稳定位移基本一致。目前装配式可回收深基坑支护这种新型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也是采用平面应变区进行设计,并没有考虑坑角效应区位移变化的影响。为探索可回收支护结构坑角效应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坑角效应对可回收支护结构的影响、可回收支护结构与其它支护结构形式坑角效应同异性、多种因素对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不在满足于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人们对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早已不再局限于最基本的遮风挡雨,对建筑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要求。许多既有建筑在使用功能上稍显落后,为了使其更好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往往需要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和提升。针对剪力墙结构,由于其结构的局限性,剪力墙结构使用空间不够灵活,因此越来越多的
实心古塔是一种特有的建筑物,该种形式的古塔内层采用实心填土,外层采用砖石作为砌筑材料,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承载力,故虽历经数百年的自然环境侵蚀,仍然有大部分砖石古塔屹立在全国各地。我国地震活动频繁,现存古塔中90%以上均遭到过不同程度的地震动破坏,其中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古塔由于地震破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对于砖石古塔的抗震保护研究意义重大。本论文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佛真猞猁迤逻尼塔为研
电加热固体储能供热技术在清洁供热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优点是其一,平衡电网负荷,缓解电力系统压力;其二利用不同时段电价差,降低供暖成本;其三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在供暖行业的具体实践。但是在工程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蓄热体和电加热丝的损坏,影响正常供热。分析其原因,认为蓄热体散热孔道流速分布不均使得部分位置的热量无法得到充分的释放,在若干个蓄放热周期后,蓄热体内存在局部“
自建国初,我国经受了多次严重的地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修复灾区、发展灾区的经济成了灾后发展的核心问题。震后的重建工作在为受难群众恢复家园之余也带去了生的希望,抒发对逝者的缅怀和纪念抗震救灾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帮助人们走出灾难阴霾的关键,因此地震纪念馆的选址与建设就成了心灵重建的重要环节,是灾后重建的精神堡垒。论文以地震纪念馆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现象学场所论与知觉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地震纪
针对多腔钢管混凝土柱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但对其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对较少的情况,本文采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矩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性能研究。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以腔体数量、混凝土强度和截面含钢率为主要参数,设计并制作了16个试件,包括2个普通钢管混凝土柱、8个‘日’字型矩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和6个‘田’字型矩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性能试验,
建筑钢结构除了在设计、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缺陷之外,锈蚀也是影响钢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GFRP)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高强但成本低、极限变形大、耐腐蚀及耐久性好等,在结构维修加固中应用广泛。本文利用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喷射GFRP加固锈蚀方钢管柱进行承载力研究,具体为:(1)设计并制作了1根未锈蚀和5根锈蚀率在5.6%左右的方钢管柱,对其中4根锈蚀试件喷射GFR
在进行深大基坑的开挖时,势必会对地下空间及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针对基坑开挖对地下空间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现状,提出了新型装配可回收深基坑支护体系。该新型支护体系不仅可以对基坑进行临时支护,控制基坑的变形,还可以全部回收重复利用以此减小对地下空间及周边环境的污染。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并结合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基于石家庄市某深基坑工程,针对该基坑开挖阶段中引起的变形,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利用有
建筑设计的形式和功能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促使建筑功能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形式和布局的根本原因,是设计师和建造者对建筑的态度产生了差异,以主观表现自我为中心,到认识使用者的重要性,是一个质的飞跃。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医院门诊空间作为患者治疗的主要空间,许多医院开始考虑患者就诊体验之中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然而对人性化设计思考不够全面、忽略患者深层需求仍是主要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性化设计的缺乏,依旧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高度也不断提升。并且,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与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建筑设计的生产、研究等方式方法,继而使得,风荷载在结构设计中的占比也不断提升。数值风洞模拟技术,是以计算流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而形成的一种研究方式。近年来,因其高效、准确、低成本等优势特点在新兴建筑与科研探索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