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中,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机会,在成功引进资本、技术和全球市场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超高速增长。中国经济GDP总量在成功超越德国、日本之后,逼近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暴露出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依靠资源巨大投入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等一系列问题。深化改革、技术自主创新成为改变增长方式,实现结构调整的中国共识。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思考中美经济总量差距缩小的背后,其技术水平差距有多大,差距变化的态势又是什么。其实,中国在高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差距是人所共知的。但这些不同的具体技术差距,对经济的总体影响又是如何,人们目前尚难以识别。特别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作为发达国家技术扩散的跟随国,通过与技术扩散国家技术差距的经济比较,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我技术水平对经济提升的作用。应当指出,自20世纪中期以来考察技术进步对总体经济作用的研究,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其中,技术进步对总体经济作用的数量测度又是相关研究的前沿。本文通过中美技术差距的经济测度研究,将技术创新水平与国家经济直接联系起来,力图为打破长期以来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的瓶颈注入新动力,为我国技术创新政策提供理论认识和数据支撑。全文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中美在世界技术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第三章,中美技术差距经济测度的理论分析框架;第四章,中美技术差距的统计描述;第五章,中美技术差距的经济计量;第六章,结论与展望。相关研究表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以技术跟随国的身份,开放市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虽然中美两国在经济总量的某些方面实力较为接近,但美国仍然保持世界技术领先国地位。中美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外生技术进步差距、内生技术进步差距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差距三个方面;而且中美技术差距是决定两国人均GDP水平差距及其增长率差距的根本决定因素。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中美技术差距经济测度的研究命题。针对目前中美两国存在的较为悬殊的技术差距,中国为真正实现对美国的追赶和超越,只有通过知识创新、技术驱动方式转型中国经济。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通过中美技术差距的统计测度、中美技术差距对人均GDP水平差距及其增长率差距决定的经济计量,对中美技术差距展开了全面、深度地经济测度。2、本文基于国外经典的技术扩散增长理论模型,构建了中美技术差距的内生增长分析框架,提出中美人均GDP水平差距及其增长率差距的技术内生决定机制,为从经济视角展开对中美技术差距的测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具体包括三方面创新:’第一,提出了中美技术差距经济测度的指标体系;第二,通过大量搜集中美相关数据对该体系中各种差距指标作出统计描述;第三,利用统计测度结果展开中美人均GDP水平差距及其增长率差距的技术差距决定的经济计量,得到技术差距对中美人均GDP水平差距及其增长率差距存在正向效应的结论,为缩小两国经济差距提供了政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