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板市场因其清晰的市场定位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钟爱,但以“政策市”著称的我国股票市场在面对宏观信息冲击后极易产生投资者的过度反应现象,因此对于创业板市场的过度反应研究成为了行为金融学的热点。本文侧重研究了创业板投资者在面对事件冲击后短期的过度反应行为,首先对过往国内外学者对于行为金融学过度反应现象的研究作了回顾,运用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理论、过度反应理论股票市场中的过度反应现象做出论述,对股票市场投资者产生过度反应进行理论分析。并就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高风险性、高投机性、投资者的年龄、资金分布、投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理论分析创业板市场容易产生投资者过度反应现象的现实可能性,并在实证中选取Wind金融数据库中创业板指数的日开收盘价、深证成指的日开收盘价和深市所有上市公司股票作为实证样本,采用基于事件研究法的CAR模型就创业板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进行实证,并以深市整体市场作为实证的对比,使实证结果更具客观性。首先依据股指的过度波动选取出引起创业板指数和深证成指过度波动的宏观经济事件,以发生日当天作为模型的事件日,事件日的后5个交易日为形成期,以便投资者对事件做出充分反应,形成期后的20个交易日为检验期,以检验期构建指标的价格反转来验证过度反应现象是否存在。在形成期与检验期内依据创业板指数与个股构建ACAR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性检验是实证部分的关键所在,通过检验是否发生价格的反转现象来就事件冲击是否引起我国创业板投资者过度反应现象进行实证。结论如下:在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的样本期内,通过对创业板的日收益率的指标构建与实证检验中并未发现投资者在面对正向信息冲击后产生短期的过度反应现象。而在面对负向信息冲击时,创业板的投资者表现出了明显的短期过度反应现象;通过对创业板个股组成的“赢家组合”与“输家组合”的指标构建与实证检验中,也印证了上述结论,同时发现创业板指数相比较于个股构建的“赢家组合”与“输家组合”提早4个交易日产生价格反转的现象,为投资者投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创新之处在于从创业板指数与个股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过度反应现象,并选取深市整体股票市场作为实证的对比,使得结论更加客观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