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齿滚筒残膜回收机的设计与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linchang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目前广泛运用于新疆农业生产中,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残留在农田土壤中的残膜对农业增产增收带来了困难,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残膜回收工作的开展已刻不容缓。机械化回收残膜技术以回收效率高,减少劳动力投入等特点被广泛推广。针对春播前农田中的残膜碎片较小,回收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钉齿滚筒残膜回收机,重点对钉齿滚筒残膜回收机及关键机构的结构参数和工作性能进行研究,对捡拾钉齿的运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残膜捡拾钉齿的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最终制作样机,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试验讨论机具的主要工作参数对整机残膜拾净率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对播前田间残膜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测定了深度为0-5cm和5-10cm的土壤中残膜含量情况,分析了面积在0-4cm2、4-10cm2、>10cm2三个范围内的残膜碎片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针对钉齿对残膜的摩擦作用力进行设计试验分析,得出钉齿对残膜的摩擦作用力的大小为34.16×10-2N。(2)钉齿滚筒残膜回收机及关键机构的设计。依据播前残膜回收的实际作业环境和田间残膜物料特性的相关研究结果,对钉齿滚筒残膜回收机及钉齿滚筒残膜捡拾机构和脱膜辊进行设计。主要对钉齿滚筒残膜捡拾机构的结构、捡拾钉齿的选取,捡拾钉齿在滚筒上的配置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分析了脱膜辊的工作原理,对脱膜辊的结构进行设计。(3)钉齿滚筒残膜捡拾机构与脱膜辊的研究与分析。通过运动学分析,得出了钉齿滚筒残膜捡拾机构的运动方程以及满足不漏捡残膜的工作参数取值范围,最终确定机具前进速度的取值范围为V=3.6-5.4km/h,钉齿滚筒角速度取值范围为ω=6-8rad/s,钉齿滚筒周向齿数Z为15。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ADAMS对钉齿的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对工作参数进一步优化。分析了脱膜辊的脱膜条件,对脱膜辊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了脱膜辊的工作转速取值范围为215-235r/min。(4)钉齿滚筒残膜回收机的田间工作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机具行进速度、钉齿滚筒残膜捡拾机构的转速和脱膜辊的转速对整机的拾净率的影响。通过Design-expert8.0.6试验分析软件设计多因素试验,讨论各因素对整机的拾净率影响的显著性,运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得到整机最优参数组合:机具行进速度为1.4m/s、钉齿滚筒转速为62r/min、脱膜辊转速为226r/min。通过试验验证最优组合下的机具工作性能,结果显示:整机的拾净率达到84.97%,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工业自动控制的需要开发了基于InTouch、MATLAB以及VC++三者混合编程的具有普通分散控制系统不具备的较完善控制功能(例如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的控制系统监控软件。本
研究了AlCl3(ZnCl2、MgCl2)对Sm2O3的氯化效果以及Sm2O3在Li Cl-KCl-AlCl3(ZnCl2、MgCl2)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在Li Cl-KCl-Sm2O3熔盐中加入AlCl3(ZnCl2、MgCl2)后,ICP测量结果
通过引入菲咯啉衍生物配体并改变反应体系中的金属盐,得到了3个新的含有杂多酸的金属-有机配合物(MOCs),{[Cu2(Do)2(H2O)4(SiW12O40)]·10H2O}n(1),[Ag3(Do)5][Ag(Do)2](SiW12O40)(2),[Cu2(D
介绍了双螺杆挤出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实现,其中包括监控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结构设计,以及该监控系统的特点。
在室温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在ITO上沉积CdSe纳米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紫外-可见(UV-VIS)分光
采用简单的湿化学法在陶瓷球上制备了纯氧化锌和铁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
本文介绍了燃气管网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结构,通讯方式,软硬件配置等,给出了解决方案。通过组态监控软件,网络技术,PLC,RTU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
本文介绍了由单片机控制的基于以太网的数据采集电路。该电路采用了美国Microchip公司的8位单片机PIC16F877和台湾Realtek公司的10M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实现了数据采集
茵类多糖具有抗癌、抗衰老、抗炎、抗病毒等作用.菌类多糖的独特生物活性取决于其结构.总结大量的茵类多糖化学结构发现,凹形结构是产生特征生物活性的基础.
为定量评价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依据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需光性等生物学指标,构建了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