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法中的受教育权——基于中国宪法史的考察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公民的教育程度既关系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所以受教权被归为第三代人权,世界各国也在宪法中将其规定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自《天坛宪草》首次规定公民受教育义务以来,受教育权在我国宪法史上经历了从强迫教育到义务教育,从受教育义务到受教育权的发展。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区分了自由权和社会权,扩大了公民自由的范围,为日后肯定公民受教育权利打下坚实基础。以权利本位为制宪理念的《湖南省宪法》率先提出义务教育,虽未明确提出教育免费,不能确保义务教育的实施,但在宪法中规定义务教育还是有效促进了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理论的发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摒弃了对公民受教育的义务定性,随后公民的这项基本权利终于在1946年宪法中得到承认,至此受教育权正式成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更是重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重点发展义务教育,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立法并加大财政投入,努力保障每位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共同纲领》中虽未明确规定公民的受教育权,但其文化教育政策开宗明义的宣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宗旨,并表明国家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行普及教育,努力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受苏联宪法影响较大的1954年《宪法》,不但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在宪法中对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出要求。动荡的十年让中国的法制建设停滞不前,公民的基本权利更是受到了极大地冲击,直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出台,受教育权利才再次得到宪法的承认,而权利义务复合观更是成为了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属性。受教育权利在中国宪法变迁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要我上学”到“我要上学”,从强迫教育到义务教育,从受教育义务到受教育权利的演进。它的每一次进步都表明国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同时也代表我国民主法治的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由于国际税收分配关系涉及跨国纳税人的居住国、跨国所得来源地国和跨国纳税人三方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在解决由这类税收关系而产生的国际税收争议中,不仅要尊重国家的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对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效地措施,从而使得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以免有安全事故的出现.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一直是我国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因此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我国将征收社会抚养费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来实行。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指标体系研究逐渐受人关注,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但该研究存在一个研究视角的缺失,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施和质量体现的主体——学生关注不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促进城市交通行业的发展.在桥梁工程建设中,
鉴于我国地下金融对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以及其蕴含的风险性,有必要构建一套地下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以期能够趋利避害,发挥其对于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化解其风险性。关于民
实现人的“自由个性”与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理想,更是他一生所向往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如果没有自由个性发展,社会和谐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时没有社会和
2009年11月20日出版的《人民论坛》杂志刊登党建专家姚桓文章,文章说随着党员队伍新老交替和人数增多,“80后”党员在党的队伍中的比例也会进一步 On November 20,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