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宗教的制度化成长以世界红卍字会道院为重心的考察(1921-1937)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on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末的欧美社会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宗教团体,且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发展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宗教运动。在中国,类似的情况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当时产生了不少新的宗教团体,它们以扶乩作为主要的宗教仪式。其中,一些团体发展迅速,并吸引了大量官员、士绅和商人的加入。那么,这些新宗教团体为何能够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它们发展出了一套怎样的教团制度呢?  为解答以上问题,笔者将以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新宗教团体——世界红卍字会道院为个案,以西方新宗教的发展过程为参照,探讨民国时期中国新宗教发展的内在理路。同时,本文将以世界红卍字会道院的发展为主线,讨论四个问题,即红卍字会兴起的原因、扶乩仪式制度化、跨区域慈善救济网络构建及其与党国政体的关系。  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民国初年一些新宗教的勃兴与北洋官绅维护社会秩序的意愿密切相关。一批官绅试图将新宗教团体作为教化民众的组织基础,因而大力支持和参与各类宗教团体,而大批的精英加入到新宗教团体中来也加速了新宗教的制度化,不过,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政府汲取社会资源能力的有限,这种制度化并不完全。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的绘画,经过了宋元的高度发展,在明代出现了又一个高峰。有明一代,出现了众多的绘画名家,流派纷呈。文征明与吴门画派,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社会
本报告以清代贵州正式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变化的关系为主线,在对制度变迁的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正式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变化、发展的原因、绩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