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对《秀拉》的文化心理学解读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eishangdeni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是众多黑人女作家中的一员,她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在黑人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一名黑人和一位女性,莫里森对黑人女性经验非常重视,尤其关注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她的文学作品也创作了很多这样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比如,《最蓝的眼睛》中的佩科拉·布里德洛瓦和《秀拉》中的同名主人公秀拉。除此之外,莫里森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同样非常重视传统黑人文化,比如先辈,黑人社区和黑人男性在黑人女性自我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发表的第二部小说。莫里森的小说对普通黑人女性生活的细致描写和小说发人深思的主题使得小说得到了众多学者和批评家的关注,他们从小说的角色塑造和情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本文探讨黑人文化对黑人女性自我成长的影响。本文共包括五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论文主体部分,第五章是结论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托妮·莫里森的文学成就及《秀拉》这部小说的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先辈作为自我成长的基础对两个角色在童年时期产生的不同影响。奈尔的祖辈在她童年时期对她在对待家庭责任和女性责任的态度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正确引导了奈尔自我意识的产生。而秀拉的祖辈则对她在对待家庭和女性责任的态度是上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而阻碍了秀拉自我意识的产生。第三章主要分析了黑人男性对两个女性角色自我成长的不同影响。奈尔在婚姻里受到了黑人男性的伤害,但是她消除了消极的影响并承担起家庭责任。秀拉因为先辈的影响并未选择结婚而是选择了以随意的两性关系代替婚姻,同时秀拉也受到黑人男性的伤害并采用消极的态度进行回应。第四章分析了黑人社区“底部”在两个女性角色自我成长中的作用。“底部”社区通过言论和行动分别表达了对奈尔的肯定和对秀拉的否定。奈尔和秀拉对社区评价反应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个角色自我成长的不同结果。在结论部分,通过引用莫里森对奈尔和秀拉的不同评价表述了本论文的观点:只有在先辈,黑人男性和黑人社区为代表的黑人民族文化的帮助下,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才能够实现。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翻泽涉及文本意思在语际间的忠实传递。然而,翻译活动容易受到一些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例如语言、文化、译者主体性和语篇类型等。因此,在翻译过
文学作品中风格的翻译问题,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同时,围绕风格的翻译问题,不管是从理论来说还是从实践来说,相关讨论乃至争论一直不断,例如,风格是否可译,风格再现等等。本文在
幽默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网络及电视剧中.情景喜剧是种独具特色的电视题材,它有着丰富的诙谐语言和滑稽情景,自出现以来就颇受欢迎.情景喜剧中的会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被称为十九世纪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虽然与同时代的小说家相比,盖斯凯尔夫人受到的关注要少一些,但她的第二部小说《露丝》的出版却引起了英国文学界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