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灸疗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价灸疗法对痛经的临床疗效;2.用蒙医灸疗治疗痛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6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排列成1—60号,其奇数为治疗组和偶数为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3个月经周期,选取小肠上穴、小肠下穴、膀胱前穴、内踝上穴,足三里,于经前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5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每次从小肠上穴、小肠下穴、膀胱前穴、内踝上穴,足三里中选择1个穴位,每天一次进行隔姜灸治疗,每次灸3个艾壮。治疗时间是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治疗三个月经周期。观察分析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VAS值,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用P代表。治疗疗程结束后3个月通过随访观察分析痛经的复发率。结果:1.两组间蒙医症状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10.1632,P<0.01);2.两组治疗前后蒙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下腹部疼痛、脸色发白、肛门疼痛症状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下腹部疼痛症状总积分有差异(P<0.05),脸色发白和肛门疼痛症状总积分无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后蒙医次要症状积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出冷汗、恶心呕吐、四肢发凉、腰骶部疼痛症状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四肢发凉、腰骶部疼痛症状总积分有差异(P<0.05),出冷汗、恶心呕吐总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VAS值在组治疗前后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8.163,P<0.05;t对照组=7.180,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VAS值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治疗组复发率16.7%,对照组复发率36.7%,两组间比较,复发率有差异(P<0.05)。结论:1.蒙医灸疗对巴达干、赫依引起的痛经主要症状下腹部疼痛和次要症状四肢发凉、腰骶部疼痛症状具有显效;2.蒙医灸疗通过抑赫依、调节胃火、改善清浊代谢、调节体素、强身健体等作用来治疗痛经;3.蒙医灸疗治疗巴达干、赫依引起的痛经有显著效果,其复发有控制作用。4.蒙医灸疗因易掌握、使用方法简单、无副作用、起效迅速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在治疗巴达干、赫依引起的痛经。
其他文献
地震预警是一种有效的地震减灾手段,P波参数是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关键参数,如:利用P波前3秒位移峰值参数及其衰减规律进行震级估算、利用P波的卓越周期进行震级估算等均是地震
肝脏纤维化的早期发现,是进行及时干预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采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采集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45名被试,包括26例健康志愿者与1
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中第二大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目前对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认识主要源于模式植物中的研究,而在其它植物中研究很少,大
结构可控性是针对实际网络拓扑结构所提出的概念,研究结构可控性能够在定量研究实际网络的可控性之前给出一些全局的指导信息,为实际网络的控制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结构可控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实现柴油机高效清洁燃烧成为当前研究热点。GCI作为一种新型燃烧方式,利用汽油的高辛烷值和高挥发性,能够保证大比例预混合低温燃烧,从而降低氮
我们通过真空封管法合成了新型Aurivillius相Bi3O3SeX(3311型)和Bi4O4SeX2(4412型,X为Cl、Br)。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和电子衍射,通过指标化、从头计算法和Rietveld精修确
本论文以不同采收年限和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作为主要研究部分,选择木脂素类、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这些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
全波形反演(FWI)是近年来研究火热的一种高精度地下速度反演技术,它可以利用全波场信息为逆时偏移(RTM)提供一个高精度的速度模型,从而解决复杂地质构造的成像问题。但是全波
银屑病是一种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表皮及真皮内多种炎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木犀草素是一种生物类黄酮,这种纯黄色晶体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及草药中
油菜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是植物食用油和饲用蛋白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对食用植物油和蛋白的需求日益增长,必须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