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硬皮肿腿蜂S.sichuanensis Xiao和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属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天牛肿腿蜂属Sclerdermasp,都是外寄生蜂,是钻蛀性害虫的重要天敌。本文对这两种肿腿蜂进行了细胞学研究,为揭示其种间关系、起源和演化提供必要的资料;并对它们及川硬皮肿腿蜂种内四种分化类型进行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肿腿蜂的进一步研究如遗传育种奠定基础,从而为研究肿腿蜂的变异时期、变异机制、变异因素及诱导良性变异做准备。 在研究方法和制片技术探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其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如下: 1) 最佳制片流程:肿腿蜂雌成虫卵巢在0.01%秋水仙素水溶液中预处理10min,经蒸馏水低渗5min,用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15min,Giemsa染色液染色30min,冰冻揭片(液氮),中性树胶封片。 2) 两种肿腿蜂染色体数目均为2n(♀):30,川硬皮肿腿蜂S.sichuanensis Xiao的核型公式为2n(♀)=4m+20sm+6st,核型为3B型;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核型公式为2n(♀)=4m+18sm+8st,核型为2B型。 本试验对川硬皮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和RAPD-PCR扩增反应体系及程序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显示,蛋白酶K法得到的基因组DNA浓度合适,蛋白质含量低,可以用于PCR扩增。 2) 最佳体系为25ul中MgCl23.5mM/L,Taq DNA聚合酶1.5U,DNA浓度37.5ng,dNTP150uM/L,DTT0.3mM;较优化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min45sec,94℃变性30sec,36℃退火45sec,72℃延伸2min,45个循环后72℃延伸5min。 3) 用筛选出来的8个引物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四种分化类型及管氏肿腿蜂进行扩增,共扩增出48个位点(分子量在50~1000之间),平均每个引物产生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33个,占总位点数的68.9%。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4) 引物D20中分子量为398bp的带可能是小型个体的标记带;引物B10中,分子量为602bp的带可能是川硬皮肿腿蜂寄生率高的特异性标记带;引物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