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明确的、有一定难度、具有挑战性但又能够达到的目标能够增强行为动机。目标设置对自我效能和体育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目标设置理论为基础,在高中二年级学生体育课的特定情境下,以仰卧起坐为活动任务,通过设置不同的目标难度,来探讨目标难度与自我效能、体育成绩的关系。 在本实验研究中,选取的被试年龄为16岁至17岁,其中男同学92名,女同学106名,共198名。按照不同的目标难度,将被试随机分为容易目标组、困难目标组、不现实目标组和“尽力做好”组。所有被试在三周时间里,共进行三次测试。每次测试需要完成一分半钟的仰卧起坐,并填写一份自我效能问卷。 本研究的实验采取4*3(目标难度和实验次数)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对测试成绩而言,不同难度的目标组和时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时间对测试成绩具有明显的主效应。单变量的比较结果表明每一周的测试成绩都有显著提高。不同目标组的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组别和时间对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自我效能对测试成绩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是目标设置影响成绩的中介变量。 尽管本研究通过设置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他们在一分半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多做仰卧起坐,但是每一个学生可能都设立了自己个人提高的目标,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因此,希望后继的研究能对个人自我设置目标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