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e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灾害严重。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组成部分,在生命线抗震防灾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大跨度桥梁与传统桥梁相比,其投资更大、成本更高、施工过程也更加复杂,因此抗震要求也更高。沪通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一座正在建设的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为中国沿海铁路的过江通道。上层六车道公路为锡通高速公路,最大时速100 km/h,下层四线铁路为通苏嘉城际铁路和沪通铁路,最大时速200 km/h。该桥全长2300 m,跨径达1092 m,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一旦大桥受损坍塌,不但导致交通受阻,更会对灾后救援工作产生极不利影响,因此,对该桥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 2015,对沪通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了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2)确定了反应谱参数,对大桥进行反应谱分析计算。分析了在四种荷载工况(纵向输入、横向输入、纵向+竖向输入、横向+竖向输入)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并着重讨论了反应谱进行长周期修正后对结构位移及内力的影响。(3)选取了三组适合场地特征的地震波(EL Centro波、Taft波及人工模拟地震波),对大桥进行一致地震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在纵向+竖向输入、横向+竖向输入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并与反应谱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4)讨论了非一致地震激励下行波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到了不同视波速下结构关键位置的位移及内力响应,并与一致时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其他文献
建(构)筑物基础的冻胀融沉破坏一直是寒区工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严重影响着上部结构的稳定性。螺旋桩是一种拥有良好抗拔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的新型桩基础,在非冻土地区抗拔
本文基于固体物理学中的周期理论,研究了土木工程中层状和排桩周期结构考虑阻尼时的动力特性。首先,采用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考虑阻尼的周期结构的复频散曲线。然后,用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