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72939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等科研课题,基于植物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的思维,从整体和宏观角度考虑植物景观空间布局和建构,系统开展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优化设计研究,实现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的综合化,在公园植物景观的功能和艺术层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主要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体系研究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解析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与结构原则,从结构、空间等层面系统研究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过程;从更宏观的层面认识和理解公园植物景观的构成,从而摆脱以公园植物为审美主体的传统思维模式,将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推进到由公园植物所形成的植物空间上,使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由装饰性的栽植和其他公园要素的配角转变为公园空间设计的主体,从而构建包括空间结构、空间意象在内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体系。 2、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方法研究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主要是以作者本人手绘分析图和实地考察的图片作为感性认识的基础材料,从更高层面认识和审视公园植物景观的结构提供了可能,改变了对于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认识的视角。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根据公园植物材料的特殊性,论述了公园植物空间实体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和构景、构成手法。从空间形态的限定要素、类型、构成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公园植物空间的特征,提出了植物空间结构的方式和空间意象的主体。将植物景观空间构景与空间构成相结合,探讨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方法。 3、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从植物景观所形成的空间入手,研究公园植物空间的建构,分析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构成方法,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奠定基础;借助现代空间理论以及点一线-面的处理手段,将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外部环境和人的视觉感知作用下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进行了优化设计;分别从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角度研究植物景观设计。其中,空间结构层面中阐述了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的关系,空间营造的手法和空间结构组合的设计方法;空间意象层面分别从区域、界面、路线、节点和细部五个层次进行了研究。4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实例分析以北京的紫竹院公园、双秀公园、植物园、玉渊潭公园为调研基地,并以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工程实践项目对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结合“合于适用”评估方法,开展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在完整性条件下的设计研究,提出优化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较完整的设计方案,从而确保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经济、高效、合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居民住宅观念和住房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住宅发展已从“量”的需求提升到“质”的享受,人们利用采暖、制冷设备改善冬夏
本文以改革开放后中国各地兴起的打造城市地标建筑热潮为背景,针对出现的问题,利用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论文不拘于传统建筑理论的解释及评价约束,将地标建筑的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动化进程加快,汽车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而现代城市的布局受现代交通交通量大与行驶快速的影响,导致道路趋向大尺度、建筑趋向大体量、道路环境
西安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明传承。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其风格多异、独树一帜。从民国时期开始以至新中国成立
砌块建筑在传统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历史上散发这无限魅力,这与砌块在传统建筑中的工艺与技术密不可分。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砌块工艺和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砌块建
土地为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土地资源的匮乏骤减,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珍惜土地,当前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思潮已成为热门话题,高校校园用地的集约化利用探讨乃其中之一。  
历史古镇的历史景观是历代居民在漫长时期内与自然互动后形成的共同作品,既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其保全工作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
“旧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将面对历史保护越来越严格、发展越来越强烈、法制越来越高的要求。受市场要素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影响,政府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加剧,作为延续历史
鄂西北地区位居中国腹地,在中国历史上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北东西移民的一个重要通道和聚居点。明清时期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对湖广和四川等地影响
体育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腊时期。在2700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体育场的结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结构技术的进步使体育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