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科的伦理视角论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与《守望灯塔》中的叙事身份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n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珍妮特·温特森是当代英国最优秀,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目前关于温特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她作品中的后现代特色、女性主义以及女同性恋身份等方面。本文从保罗·利科的伦理视角,探究温特森两部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与《守望灯塔》之中叙事身份建构,从两部小说中嵌套结构中的虚构性叙事入手,考察叙事在小说叙事者以及作者的身份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保罗·利科认为,叙事不可能在伦理上保持中立,对于由创造性想象产生的虚构性叙事来说尤为如此。虚构性叙事传递给读者一个看待世界的方式,其中包含了叙述者的道德判断和伦理观念。读者在阅读时在叙述者提供的多种伦理建议中进行选择。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和《守望灯塔》中,虚构性叙事如童话、寓言、骑士传奇、圣经叙事和文学典故跳跃式地穿插镶嵌在描述女主人公珍妮特和银儿成长的框架叙事之中。这些虚构性叙事营造了摆脱现实桎梏的空间,向作为自己生命故事读者的珍妮特、银儿和温特森自己展示了多重的伦理情境,情境中蕴含的伦理困境和伦理冲突、以及故事中体现的叙事者与作家本人的道德判断与伦理观,可以推动珍妮特、银儿和温特森超越现实生活的局限,在多种伦理建议中实现相对自由的选择。利科认为,叙事这一人类实践行为由叙述与阅读两方面组成。因此,叙事身份的建构同样分为叙述者的叙事身份建构与读者的叙事身份建构两个方面。一方面,叙述者通过叙事塑性,叙述一个完整连贯的人生故事构建叙事身份。而另一方面,读者的叙事身份则通过阅读以及读者的生命经验与文本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文本向读者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使读者通过与文本的互动探究其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从而影响读者的决策与行动并塑造其叙事身份。《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与《守望灯塔》被认为是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两部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中主人公珍妮特和银儿的经历与作家本人经历有许多交叠相似之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珍妮特的成长经历与作家温特森的成长经历相似。她们都在严格的宗教教条控制下长大,却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并努力寻求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平衡。而《守望灯塔》中主人公银儿的心理成长历程则展现了作家温特森在经历了她“黑暗的十年”和精神崩溃之后奋力重建自信与平衡的心理过程。《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和《守望灯塔》中的虚构性叙事通过呈现平行于叙事者珍妮特、银儿和小说作者温特森的现实生活的多重可能性世界,并展现蕴含其中的道德判断与伦理观念,帮助作为读者的珍妮特、银儿和温特森实现对自我道德处境的理解,激发其伦理选择以及行动,并塑造其叙事身份。除了通过阅读建立叙事身份,小说主人公珍妮特、银儿和作家温特森把多样、异质的叙事综合成连贯的人生故事,以此获得对自身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理解以及自我一致性,从而建立叙事身份。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和《守望灯塔》这两部作品中,珍妮特·温特森探索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建立叙述身份的问题,向在相互冲突的自我人格中不断挣扎,从而导致身份缺失的人们提供了一种能够平衡人格中不同侧面,并建立平衡的自我身份的方式。温特森的作品探讨通过叙事建立自我身份的途径,并给那些面临人生困境的人们带来慰藉与希望。
其他文献
山西晋商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晋商文化的载体和宝贵遗产,无论建筑形式、空间形态、装饰艺术还是民俗文化都有其特殊的价值。太谷县是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在太谷古城仍保留着晋商传统民居的典型街区和院落,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岁月侵袭,这些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断老化和衰败,许多典型晋商传统民居或被随意翻新重建,或因无人居住、缺少维护而逐渐沦为危房,空间形态特征渐趋消匿。加强保护和合理开
重庆袍哥在辛亥革命前期的反清斗争中为辛亥革命在重庆地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为重庆的光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辛亥革命进行中,袍哥固有的落后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暴露
21世纪人类逐步迈入“互联网+”的时代,各行各业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互联网企业。近些年旅游出行票务服务互联网行业中发生了诸多收购事件,对被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也越来越多。由于旅游出行票务服务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价值驱动因素与传统企业大相径庭,用于评估传统企业的传统方法也并不适用于评估这类企业。因此评估人员需要在已有的互联网理论的基础上,选择更合适的评估方法,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准确。本文主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肾囊肿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硬化治疗并与59例单纯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对比,分析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
“肌理”是源于艺术学领域的美学概念,将肌理的概念引入到建筑表皮的研究中,用于描述建筑物表面构成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一种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表面特征。建筑表皮
本文从旗袍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角度,结合中华女性着装文化特点,分析女性着装走向,研究了中华女性服饰——旗袍文化不同时期款式变化和审美因素,阐述了旗袍文化对女性着装走向的影响
电视新闻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题材来表现主题的,随着人们对电视这一传播媒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受众心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