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海区礼乐盆地碳酸盐岩发育演化及控制因素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盐岩(台地与生物礁)研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和科学价值。渐新世以来,礼乐盆地及周缘开始了大规模碳酸盐建造,至今还有一定规模生物礁持续发育。本文通过拖网约束、井震对比和地震相类比方法对礼乐盆地周缘碳酸盐岩的发育特征、构造背景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利用重磁震联合方法对礼乐盆地及周缘的火成岩进行了识别和圈定并探讨了岩浆活动对碳酸盐发育的影响。最后结合礼乐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了盆地碳酸盐岩的发育过程,指出了每个发育阶段的主控因素。通过上述工作,本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  (1)礼乐盆地主要发育三类台地:即孤立台地,前隆台地和掀斜断块台地。孤立台地在基底高点连续发育;前隆台地发育受控于前隆位置迁移;掀斜断块台地发育受边界控凹断裂控制。孤立台地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方向礼乐滩区域,为连续发育的孤立台地;前隆台地主要分布在礼乐滩和巴拉望岛之间,台地的分布具有南厚北薄的特征,台地现今埋深具有东浅西深的特征;掀斜断块台地主要发育在礼乐滩东北部区域,规模较小,分布局限。礼乐盆地及周缘生物礁主要伴随台地及岩浆活动形成的海山发育,现今仍在生长的生物礁多数发育在上新世以来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之上。  (2)在地震剖面上对岩浆侵入或喷出形成的火成岩体进行了识别。礼乐盆地发育多种类型的岩浆侵入或喷出体:如岩床复合体,岩株,火山等。利用重磁震联合约束,圈定了礼乐盆地及周缘的火成岩体分布范围,结果显示火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西部和东南部,局部呈串珠状,和断裂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合拖网样品定年及前人研究,认为中中新世以来南沙地区岩浆活动活跃,晚上新世到更新世达到高峰。岩浆活动造成的地形隆升有利于碳酸盐岩,特别是生物礁的发育。  (3)礼乐盆地碳酸盐岩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1)古新世—早渐新世零星发育阶段,主要在掀斜断块高点零星发育生物礁和小范围台地。2)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以构造前隆和掀斜断块控制的开阔台地为主,生物礁零星发育;早中新世—中中新世表现为大量孤立台地和生物礁;3)中中新世之后,发生台地和礁的淹没,盆地内主要发育点礁。结合构造背景和重磁特征分析表明,古隆起、掀斜断块、前隆迁移和岩浆活动为控制礼乐盆地不同时期碳酸盐岩发育的主要构造要素。海平面变化、古气候、古环境等为控制碳酸盐台地发育的次要因素。
其他文献
中国陆上岩性油气藏探明储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占总探明储量的20%逐步上升到目前的55%左右,显示出岩性油气藏在油气开发中的重要地位。精细勘探将是影响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因
油气运移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是近年来油气成藏研究领域的热点,油气从烃源岩进入孔隙介质的过程中,主要的动力条件之一是压差,压差的产生与压实、膨胀和构造挤压有关。由于孔隙介质
该论文通过对目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计算机辅助软件应用的状况,以及需求情况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基础工程施工计算机辅助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根据该方案进行了初步的程序设计,
在收集整理前人对高庙地区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庙地区沙溪庙组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区域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工程地质特征,明确了高庙地区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虽然不断下跌,但从长远角度看来,油气等一次性不可再生资源依然是最重要的能源。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海上油气勘探开采技术目前显然还
期刊
该文系统研究了青科1井和盆地边缘的旱峡沟口剖面与红柳峡剖面的孢粉化石,鉴定了90余属160多种(包括三个新种),建立了6个孢粉组合.还讨论了酒西地区白垩世地层与相关地区的对
该文采用了地质学研究中的"将今论古"方法,在对现代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别是热带疏林草原(萨瓦纳)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包括气候特征、土壤特征及动、植物特征等)的深入分析
该论文提出了叠前二维空间模式识别方法,综合利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判别,以预测储层的纵向、横向分布.模式识别分为无监督分类(聚类分析)和有监督分类(分
该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的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庆油田三个密井网试验区的地质、开采特征以及剩余油的形成机制;同时,也分析了油层水淹后,测井曲线的变化;然后,利用密